近年來,洋北街道堅持產城融合發展定位,聚焦綠色建材、紡織服裝、現代物流等主導產業,積極探索“鏈村聯建”新模式。
組織聯建“結對子”,夯實“聯”的基礎。按照“地域相近、產業相促、供需相接”,全面梳理產業鏈企業情況、村居資源優勢和村民就業流向,按照“一鏈多村、一村多企、多鏈多村”等,編排“鏈村聯建”可行路徑,推動鏈上企業資金、技術、市場與共建村勞動力、物流等“雙向匹配”,健全原料供應鏈、開發用工資源、打通助農渠道。累計9個村黨支部與服裝家紡、綠色建材、板材家居等產業鏈28家企業黨組織簽訂結對協議,13個強村助企項目納入“鏈村共建、多方共富”蓄能池。
人才聯育“架梯子”,點燃“聯”的引擎。建立“互聯、互培、互動”人才共育機制,通過選聘名譽村書記、產業鏈聯合黨委“特邀委員”等“雙向掛職”方式共商共建;圍繞縫紉、電焊、物流直播等產業需求,創新勞務用工、技術人才等“訂單式”機制,引入技術院校、培訓機構等4個,分層分類培育本地產業工人10個;聚焦產業淡旺季、項目引培建等,創新實施“共享員工”行動,推動村居成立人力資源公司、物業公司等,就近就便安排員工臨時入職,累計輸送特殊工種用工30余個,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
發展聯手“鋪路子”,強化“聯”的動能。圍繞村莊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整治、困境群體幫扶等排定聯建項目,先后推動N個村木材收購加工產業集聚發展、盤活5處廢棄廠房校舍建設配套物資包裝基地、鋪設村組道路6條,設立貧困助學點、成立物流車隊等12個,每年帶動村集體增收超200萬元;創新“活動輪值”機制,定期開展“鏈村聯建”座談會、主題黨日活動、觀摩學習等,引導村民群眾支持企業發展,積極協調處理各類矛盾糾紛80余個,不斷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形成“鏈村共益”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