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昌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以宿城為主體打造宿遷新十景,賦能鄉村振興與旅游發展的委員來信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該提案立足宿遷歷史文化傳承與當代發展實際,系統梳理了“鐘吾八景”至“新八景”的變遷脈絡,當前宿遷城市風貌、生態格局、文化載體已發生巨大變化,亟需以新視角重塑城市景觀標識。“新十景”構想,是對宿遷文脈的創造性延續,對增強城市文化自信、凝聚地方認同感具有重要價值。
一、賡續文化基因為鄉村振興塑形鑄魂
宿城區是宿遷市主城區,歷史人文底蘊深厚,文化和旅游資源豐富。依托西楚文化、兩河文化等特色文化,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農耕文化、酒文化,宿城區將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經濟新引擎進行培育打造,精塑“項王故里 中國酒都 水潤之城”文旅IP,大力研發文創產品、做大非遺工坊,持續著力將文化底蘊轉化為市場廣受青睞的文化產品。
立足新時代群眾文化需求,多措并舉推動特色餐飲、休閑茶吧、民宿等休閑業態文化主題化提升,結合運河沿線文化遺產挖掘提升,推動運河書房、運河微展館等文旅服務點提品升級,打造主客共享的文化休閑帶。強化大運河文化帶區域資源整合,依托本區域66個非遺項目,推進文創產品研發,加強文藝創作、創意設計、IP授權、品牌聯名,積極探索“傳統文化+商業”“傳統文化+農業”跨界融合發展,推動文化產業全鏈條發展,打造高產業能級的文化產業集聚帶。培育陳集蘇北大鼓、屠園淮紅戲等12個“一鎮一品”非遺特色文化品牌,打造特色非遺工坊,旋木雕、麥秸稈烙畫、剪紙等傳統工藝搭乘數字經濟東風,上云出圈,年銷售額突破千萬,宿城區皮雕工藝與蘇州緙絲傳承技藝融合創新,實現皮雕產品價值增長。
二、深化文旅融合為鄉村振興提質增效
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契機,加快推動大運河沿線文旅資源的整合和開發,推進新盛街、東大街、運河祈福園等文旅產品建設,彰顯大運河文化內涵。依托項王故里區內品牌文化資源,豐富文化演藝、特色購物、文化主題酒店等特色文旅業態,打造文旅地標。設立非遺文化展館、開展非遺進景區活動、開設非遺大集、豐富非遺文創商品,實現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釋放文旅消費潛力的疊加效應。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深化文旅融合,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強調城鄉融合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宿城區突出構建“以農為本,以文為魂,以游帶動”的產業聯動發展體系,依托牛角歡樂田園度假區、朱海小鎮等一批次高品質農文旅融合項目,培育以劉圩村國家級旅游村為核心的鄉村旅游集群,以多維度供給著力推進共同富裕。積極探索“康養+演藝+文旅+美食+賽事”的“微度假”新模式,培育“跟著演藝來宿城”“跟著賽事來宿城”品牌。在朱海休閑運動小鎮和牛角村歡樂田園度假區,年均常態化開展民謠、水上火壺、魔術等各類文藝表演120余場,舉辦垂釣、馬拉松、電競、美食等各類賽事100余場,“朱海百萬大魚垂釣挑戰賽”全網話題量超4億次,變賽事“流量”為發展“增量”。堅持文化為魂、產業為根、融合發展,創新走出一條具有宿城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展現宿城新時代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美好圖景。
同時,宿城區將積極加強區域合作。主動與宿遷市其他區縣聯動,共同打造跨區域旅游線路,實現資源共享、客源互送。與文化部門、高校合作,開展歷史文化研究,為新十景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如對上述答復還有什么意見或建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聯系人及電話:王羽弦 82960636
謝謝您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
宿城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2025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