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崇祥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在宿城區內樹立“中國曲藝之鄉”牌匾的建議 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首先感謝您對我區文化事業的關心,您的提案內容豐富,對我區中國曲藝之鄉建設情況剖析深刻,讓我們受益匪淺。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區科學謀劃,基層公共文化建設得到進一步強化,文化惠民活動品牌日益豐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完善工作機制。成立由區領導掛帥的曲藝之鄉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曲藝發展座談會,及時會辦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江蘇省曲協琴書大鼓藝委會落戶宿城,由文廣旅局局長擔任藝術委員會主任,統籌人財物等各項資源,充分發揮藝委會效能,舉辦江蘇省首屆“琴鼓唱百年 永遠跟黨走”優秀琴書大鼓作品展演,整理發行《打蠻船》《羅家將》曲藝書目。二是強化資金保障。區委、區政府拿出“真金白銀”支持曲藝之鄉建設,設立宿城文化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于優秀曲藝項目扶持、文藝精品創作、文化人才培養等事項,并逐步加大投入,目前已累計投入700余萬元,尤其在疫情期間財政較為緊張的情況下,顯得難能可貴,為曲藝事業發展提供堅實保障。三是鞏固曲藝陣地。打造集文化館曲藝傳習所、宿城區非遺展館、曲藝排練廳、傳承基地為一體的曲藝傳承陣地,曲藝傳習所特邀曲藝大師和曲藝傳承人授徒傳藝,非遺展覽館設置“蘇北大鼓”專題展區,全區15家文化藝術中心均配備曲藝排練廳,定期開展曲藝惠民演出,以宿遷南洋學校、屠園中心小學為代表的6個非遺傳承保護基地讓曲藝薪火相傳。四是加強曲藝精品創作。采用本土培育+征集提升等方式加大曲藝精品創作,持續打磨提升,積極參加各項比賽和展播,2019年以來,先后有60余部文藝作品斬獲國家級、省級以上榮譽。例如,蘇北大鼓《紅色墜胡》、蘇北琴書《烽火情》等4部作品獲省第十四屆、第十五屆五星工程獎,蘇北琴書《血奶》入選全國和江蘇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百場”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巡演。五是加強曲藝交流互鑒。定期開展曲藝傳承研訪活動,積極搭建文化展示交流平臺,采取“請進來+走出去”形式,承辦了“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基層巡演”等國家級、省級曲藝活動6次。尤其是2022年9月,以宿城區政府承辦的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儀式,將國家級的展演送到群眾家門口,戈娟獲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極大提升宿城影響力和美譽度。六是加強曲藝團隊培訓。按照“一鎮一品一特色”要求,從架構設立、制度完善、服務保障等方面著手,指導各鎮街道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1支以上曲藝團隊,并進行規范化管理。2021年以來,共有龍河雙百藝術團、古運河藝術團等10支團隊入選江蘇省優秀群眾文化團隊。
二、下一步打算
(一)加強保護,推動曲藝繁榮。充分發揮江蘇省曲協琴書大鼓藝術委員會效能,做好琴書大鼓類曲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整理、搶救、保護工作,持續打造提升曲藝展廳、小劇場、曲藝傳習所、曲藝工作室等曲藝陣地,完善各功能室布局,力爭有特色、有亮點;落實落細區級人才培養政策,探索開展曲藝人才專業賽事,加強人才的考核和檢驗,借助外力,練好內功,增強文化自信,推動宿城曲藝事業更好發展。
(二)彰顯特色,突出曲藝亮點。深入實施地方曲種繁榮工程,培養有生命力、有資源、有傳承的特色曲藝文化品牌,不斷擴大周末書場、鄉村書場輻射范圍與展演頻次,依托小劇場建設,培育更多小而精、美而秀的曲藝新空間,指導各鎮、街道組建2支以上具有一定影響力和代表性的特色文化團隊,讓各種曲藝文化、各種曲藝品牌在宿城齊放爭鳴。
(三)開拓市場,提升曲藝效能。借助泥塑、剪紙等創作形式,融入非遺元素,年度研發文創商品約20種,提高曲藝文化經濟附加值。擴大曲藝文化的受眾群體,推進智慧廣電工程建設,擴大曲藝受眾。借助融媒體平臺,搭建線上傳播矩陣。鼓勵更多的曲藝藝術家像牛崇祥老師一樣投身直播平臺,通過網絡傳播,拓展曲藝生存的空間。
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擦亮“中國曲藝之鄉”的金字招牌,堅定文化自信、守正創新、開放包容,在曲藝傳承、發展、融合上務實擔當,銳意進取,不斷推動宿城文化發展再上新臺階。
如對上述答復還有什么意見或建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聯系單位:宿城區文廣旅局
聯系人及電話:陳曉宇 0527-82960115
謝謝您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
宿城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2024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