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山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構筑歷史文化新高地,提升文旅宿城首位度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宿城是一片歷史悠久、英雄輩出的熱土。自周朝建鐘吾國、秦時置下相縣,至今已3000多年建城史。西楚霸王項羽、南宋民族英雄魏勝、明代抗倭名將劉江、晚清愛國將領楊泗洪、新中國炮兵奠基人朱瑞等英雄輩出。自古崇文重教,僅明清進士就多達26人,宿城籍“兩院”院士5人,在科技、教育、文化、藝術、醫學等領域名人大家數不勝數。淮紅戲、蘇北琴書、蘇北大鼓、評詞等曲藝品種豐富,被評為“中國曲藝之鄉”。項王故里、東關口、道生堿店、耶穌堂、真如禪寺、極樂律院、宿北大戰紀念館等歷史遺跡眾多,曾被乾隆皇帝盛贊為“第一江山春好處”。
近年來,宿城區攻堅“公共文化服務質效提升、文藝精品高峰突破、文化遺產活化利用、旅游產業特色發展”等方面任務,大力實施“旅游+、品牌打造、創新引領”等發展戰略,更高水平、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推進文化強區、旅游名城建設。
一、傳承守護歷史文脈,賦能文旅融合新發展
以節慶為引擎,以特色活動為媒介,利用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牛角村歡樂田園度假區、朱海休閑運動小鎮等資源優勢,打造“水韻天成·自在宿城”獨特節慶IP。立足自然資源和人文底蘊,著力提升節慶活動文化內涵,持續舉辦宿城區田園藝術節、馬陵放歌、青島啤酒節、洋北西瓜節、中國·朱海百萬大魚挑戰賽、龍舟比賽等宿城品牌活動;協助辦好酒都文化旅游節、“遇見醉美宿遷”消費推廣季、宿遷馬拉松等市級文旅活動;利用傳統節日和節慶,開展節日書場、民俗展演、非遺大集、四季村晚等活動,通過舉辦展覽、市集、演出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吸引人們參與,增加文化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激發經濟活力。
二、文化遺產活化利用,“文旅體商”融合發展
充分發揮“中國曲藝之鄉”地域優勢,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機融入景區,深入開展“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活動;充分利用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場館,增加互動體驗和研學功能;推進非遺文創產品開發,打造非遺工坊進景區等措施,支持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發展鄉村旅游等業態,從而促進文旅商融合發展,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結合宿城區的文化特色,在新盛街打造非遺體驗中心,向市民和游客展示特色非遺項目。在文化街區的固定書場表演和進商圈演出活動,讓游客在旅游的同時,也能體驗宿城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從而促進其傳承。目前非遺體驗中心也成為文化經濟的重要載體,吸引游客前來體驗和消費。
接下來,宿城區將以文旅深度融合為契機,打造城市活力集聚地,加快夜間經濟培育,打造最美公共文化空間,推進文藝進商圈,創新旅游和沉浸藝術融合,多維度促進文旅商融合發展。
如對上述答復還有什么意見或建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聯系單位、聯系人及電話:
宿城區文廣旅局 張微娜 0527—82960636
謝謝您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
宿城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2024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