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波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提高實體經濟競爭力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近年來,宿城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加快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圍繞數字經濟發展培育,以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為切入點,著力優化政策環境、加快推廣“一照多址”“一證多址”“證照分離”等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試點,強化要素保障、積極開拓新局面,產業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數字新型消費持續壯大。
一、主要做法
一是頂層設計引領融合方向。出臺《宿城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方案(2024-2025年)》,聚焦數字產品制造、數字技術應用等五大領域,規劃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微電子產業園等四大平臺,形成“政策+載體+產業”聯動機制。推行“一照多址”改革,允許企業在同一區內跨登記機關備案經營場所,免去分支機構登記流程。
二是智能制造賦能實體經濟。實施《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依托激光光電、紡織服裝等優勢產業,建設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規上企業“智改數轉”全覆蓋。耿車鎮從廢舊塑料加工到家具電商、激光產業集聚,紡織服裝產業通過深度賦能“智改數轉”,能耗下降,生產效率顯著提升。
三是場景創新激發市場活力。落實《宿遷市關于高水平打造“電商名城”若干措施的通知》、《宿遷市促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組織電商企業參與“網上年貨節”“雙品網購節”等活動,重點培育家居用品、服裝箱包等“產業帶+跨境電商”模式,支持企業運用5G、VR/AR技術構建沉浸式消費場景,推進“電子商務進社區”,實現“快遞進村”全覆蓋。
二、存在問題
一是企業參與度與積極性不高。部分企業對數字化融合的積極性和重視程度不夠、資金投入少,不足以支撐數字化辦公、制造、銷售反饋等流程。
二是人才短缺嚴重。受區位及本地高校較少因素影響,引進外部數字技術人才難度大,缺乏既具備數字技術理論知識與應用能力,又了解行業發展、市場需求、企業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數實融合優勢。完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一區四園多點”產業發展格局。布局激光光電1個特色產業,數據產業1個關鍵賽道,電子商務、微電子2個重點領域和平臺經濟、低空經濟、人工智能、機器人4個新增長點的“1124”數字經濟產業體系,以創建省級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為引領,以數字經濟產業園、數據要素產業園、微電子制造產業園、大運河數字科創產業園為支撐,各鎮街多功能、多業態、多層級數創空間多點發力,深入開展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形成資源共享、協同高效的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新布局,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二是發揮數據生產效能,提升綠色生產力。聚焦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錨定“宿遷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江蘇智慧城市建設示范區、長三角數據要素價值共創先行區”目標定位,搭建數字宿城建設基本框架,重視新興產業的技術應用,提升綠色新質生產力。在生產方式與生產環節上,注重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的應用,利用數據和網絡降低資源消耗與能源消耗,強化生態維護和環境保護的社會發展責任與意識。
三是打造數字“大商圈”,推動商貿服務數字化。整體推進商圈數字商務、數字設施、數字服務、數字營銷、數字環境、數字管理等“六大”場景應用創新。聚焦數字商圈服務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范化,為居民、游客、消費者和商家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暢、誠信的人居環境、消費環境和營商環境。堅持政府推動,商圈核心企業帶頭,其他市場主體、經營主體上下聯動、協同運作,探索形成政府指導的商圈聯盟模式,全面推進商圈數字化試點改造。培育以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等為重點的電商新增長點,組織企業開展“云購宿遷 樂享年貨”、運河電商大會、外貿優品中華行、浪漫夏日消費季等活動。
四是引進數字高端人才,培養新型勞動者隊伍。圍繞數據價值化探索,深化政企合作,依托江蘇鐘吾大數據集團,加大與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宿遷學院、開普云公司、京東網易、中科曙光等機構合作力度,不斷完善創新服務體系,促進數字經濟一體化招商選資。加強與高等院校、職業培訓機構的合作,共建實訓基地,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通過暢通高校與企業人才輸送通道、簽訂人才定向培養計劃等措施,力求人才“畢業即就業”。持續優化人才引進機制,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給予生活補貼和創業支持。
最后,非常感謝您對電商相關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敬請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寶貴意見,給予我們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如對上述答復還有什么意見或建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聯系單位、聯系人及電話:區商務局 劉越 80976828
謝謝您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