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人們居家或外出游玩時衣著更為清涼,皮膚暴露部位增多。與此同時,貓狗可能會出現焦躁不安,脾氣暴躁等應激不良反應。每年此時,貓狗抓傷、咬傷人的情況進入高發期。值得注意的是,及時、科學且有效地進行暴露后預防處置,能夠有效避免狂犬病的發生。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動物源性傳染病。狂犬病病毒主要通過破損的皮膚或黏膜侵入人體,臨床大多表現為特異性恐風、恐水、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近年來,狂犬病報告死亡數一直位居我國法定報告傳染病前列,給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
一、狂犬病的傳播途徑及易感動物
(一)狂犬病的傳播途徑
1.被狂犬病動物咬傷、抓傷,尚未愈合的傷口被狂犬病動物舔舐;2.眼結膜、口腔黏膜、肛門、生殖器黏膜等被狂犬病動物舔舐或接觸到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分泌物等;3.病毒直接進入體內。
(二)狂犬病的易感動物
全球范圍內,99%的人間狂犬病是由犬引起,常見的狂犬病易感動物是犬、貓及蝙蝠等翼手目動物。自然界中的狐、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貓鼬和蝙蝠等也是狂犬病的自然儲存宿主,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成為傳染源,進而感染豬、牛、羊和馬等家畜。禽類、魚類、昆蟲、蜥蜴、龜和蛇等不感染和傳播狂犬病病毒。
二、如何處理被動物咬傷、抓傷
首先要鎮定,如果傷口比較淺,無明顯出血,可用清水或肥皂水(肥皂打在傷口表面)對傷口充分沖洗15分鐘,并及時就診;如果傷口嚴重或有出血,則盡快用潔凈的毛巾、布條等止血(切忌用力擠壓),及時就診、尋求專業處理。
被不能排除狂犬病的動物抓傷、咬傷后都需要盡快進行暴露后處置:如果沒有狂犬病疫苗接種史,應立即免疫接種;如果已經全程接種過狂犬病疫苗,3個月內(按照最后一針時間計)不需要再接種疫苗;3個月及以上者,還加強接種2針;接種疫苗過程中又受傷,只需處理傷口完成剩余針次接種即可;被自己養的犬、貓咬傷,建議主人先接種疫苗、并將寵物隔離觀察10日,若寵物無死亡,主人則可停止接種剩余劑次疫苗。
三、犬只狂犬病免疫義務和責任
7月1日起,宿遷市正式施行《宿遷市養犬管理條例》。該條例第十一條規定,本市實行犬只狂犬病強制免疫制度。養犬人應當按時為3月齡及以上的犬只接種狂犬病疫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三十條規定:“單位和個人飼養犬只,應當按照規定定期免疫接種狂犬病疫苗。”《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九十二條規定,“對飼養的犬只未按照規定定期進行狂犬病免疫接種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1000元以下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