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梅雨、臺風、暴雨、高溫、高濕等惡劣天氣高發季節,易引發洪澇災害、中暑,造成環境、水源污染和病媒孳生,大大增加疫病爆發風險。高溫高濕易造成疾病孳生,暴雨過后,易引發非洲豬瘟、禽流感、腹瀉及炭疽等傳染病的發生,給畜牧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為最大限度減少夏季汛期影響,保障畜禽健康安全和生產穩定,特提出畜禽養殖提醒如下:
一、加強災害監測預警和物資儲備
養殖場戶要密切關注天氣信息,特別是相關部門發布的災害天氣預警信息和防災減災技術措施,強化應急意識,做好防汛準備;要根據養殖規模等實際情況,貯備一定量的飼草飼料、藥品及防洪設備等物資,確保應急物資儲備充足。
二、提前加固圈舍、排除積水
要提前對畜禽圈舍進行全面安全檢查,重點防范低洼地區雨水倒灌災害。養殖場應認真清理或加深養殖場的排水溝渠,保證排水順暢。同時應該進行養殖建筑設施的檢查工作,及時修補加固漏水、不牢部位;及時儲備排水泵等設施,及時抽排場內積水,防止圈舍漏雨內澇或坍塌等事件引起更大損失。此外要做好電路和設備檢修,避免漏電觸電。
三、加強環境控制
在多雨天氣里,病菌、病毒在潮濕的環境中極易滋生繁衍,養殖場戶要迅速對過水地帶畜禽生產場所及周邊環境、生產工具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積水排凈后,更要加強消毒工作。對可能被污染的場地道路、車輛、用具、物品等應選擇合適消毒藥物,進行徹底噴灑消毒,噴灑不漏死角,在災后一星期內要一天一次定時消毒;同時要做好畜禽場的隔離工作,嚴禁災后到外地調入畜禽,外來人員不得隨意進入飼養場。
四、加強畜禽飼養管理
要強化災后飼養管理措施,畜禽欄舍要保持通風控溫、干燥、清潔衛生和安靜的環境;要根據畜禽不同生長階段的需要供給營養全面的飼料,適當增喂一些多維、電解質及免疫增強劑等;牛羊等放牧牲畜,放牧時避免飲用被污染水;合理控制飼養密度,避免因高密度飼養,影響畜禽正常生長。
五、確保畜禽飼料用水安全
由于雨天空氣濕度大,飼料容易霉變,因此要重視飼料保管工作,應做好新舊料標識,保證飼料先進先用。飼料堆放應與地面和墻體保持10厘米左右的間距,防止地面或墻體滲水導致飼料變質。飼料飼喂前應仔細檢查,不用霉變飼料飼喂畜禽,防止中毒。要少喂勤喂,盡量做到當次投喂的飼料當次吃完,以免飼料留在食槽中被爛泥、雨水污染,剩料也要及時清除,以保證清潔衛生。更要加強水源消毒,保證飲用水清潔衛生,嚴防通過污染的水源傳播疾病,防止“病從口入”。
六、加強災后動物疫病防控
要及時做好免疫預防,針對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羊小反芻獸疫等疫病,及時開展針對性的免疫,防止疫病發生。要規范處理死亡畜禽,對砸死、淹死等死亡及死因不明畜禽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要防止人畜共患病,飼養人員注意穿工作服上崗,養成勤洗手習慣,特別是發現傷口要及時處理醫治,盡量避免直接接觸病死畜禽,防止感染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