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播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6成以上,部分地區出現不同程度旱情,近期氣溫回升快,土壤失墑加速,旱情有加重趨勢,影響在田小麥生產安全。目前我區小麥已經處于破口到揚花期,為全面落實保豐收促增產目標,這一階段需高度關注當前的苗情,強化監測預警,科學分類施策,統籌做好抗旱與赤霉病防控、“一噴三防”等麥田管理,全力保障小麥豐產豐收和質量安全。
1.因地因苗抗旱補水。一般來說,小麥上部功能葉片在中午高溫時段因旱出現卷曲、但到傍晚或早晨能夠恢復平展的田塊,可不必考慮抗旱補水;只有當旱情嚴重、田間小麥功能葉片在中午高溫時段出現卷曲、且到傍晚直至早晨不能恢復平展,近期又確無有效降雨的麥田,才要考慮科學抗旱補水。同時,抗旱補水的方式要盡量選擇澆灌、噴灌措施,不提倡溝灌和大水漫灌。補水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氣溫開始下降的傍晚,至氣溫較低的夜間及凌晨,不在午間高溫時段及上午高溫來臨前進行,防止加劇葉面蒸騰失水和根系缺氧導致加速青枯死苗。
2.全力抓好赤霉病防控。堅持“預防為主、主動出擊”的策略,在防控時機上,牢牢掌握小麥揚花初期這一首次主動用藥的關鍵時期,做到“揚花一塊、防治一塊”;在防治次數上,堅持一次主動防治不動搖,流行風險高的區域第一次用藥5-7天后用好第二次藥,確保防控效果。若揚花期、籽粒形成期、灌漿初期遇連陰雨天氣,可選擇雨隙或搶在雨前施藥,藥后6小時內遇雨及時補治。
3.噴施葉面肥(劑)實現“一噴多防”。抽穗揚花期和灌漿期,結合防治赤霉病、蚜蟲等進行葉面噴肥、藥肥混噴,可選用“春泉八八三”、“興欣富利素”或海藻肥、二氫卟吩鐵、水溶性硅肥、磷酸二氫鉀、穗伴侶等優質葉面肥或植物生長調節劑,防病蟲、防倒伏、防早衰、防干熱風或高溫逼熟等,實現“一噴多防”。
4.蠟熟末期適時機械搶收防止穗發芽和爛麥場。小麥收獲有“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的說法,要及早做好收獲機具、烘干設施設備準備工作,小麥成熟期根據天氣狀況及時在蠟熟末期進行機械化搶收減損,收獲期間遇陰雨天氣籽粒水分偏高時及時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