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宿城區主動搶抓農時,提早謀劃春耕生產,忙碌田間備耕,為全年糧食豐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糧食安全根基穩固。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穩面積、提單產、保總產”為目標,加大良種、良機、良法推廣力度。全區在田小麥面積39.3萬畝,其中一二類苗占比達93.9%,目前整體長勢較好。去年秋播以來,全區全面開展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活動,全面落實統一供種、統一藥劑拌種、統一犁耕深翻、統一機械條播、統一導航開溝、統一鎮壓促壯、統一封閉除草的“七個統一”推進,共建設小麥綠色高質高效萬畝豐產片1個,千畝豐產方9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單產提升示范方96個,示范面積7.2萬畝。針對持續干旱少雨情況,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查墑情、看苗情,采取“分類施策、科學澆灌、精準服務”的綜合措施,全區小麥冬春灌面積共15.6萬畝,有效緩解了旱情,促進麥苗健壯生長。
多元供給體系完善。全區設施農業基地利用當前晴好天氣時機,開展各項田間管理,穩定供給百姓“菜籃子”,洋北西瓜種植基地內套花、施肥、抹岔、除草等農事井然有序,王官集鎮花園村基本完成梨樹剪枝、施肥,正進行補植疏枝。耿車鎮藍莓已進入采摘季節,大棚內綠意盎然。全區果蔬在田面積5.3萬畝,其中設施面積4.2萬畝,預計果蔬產量達5.3萬噸、同比增加3.2%。持續恢復養殖產能,引導現有存量養殖場擴產增效,幫辦在建養殖場盡快投產達效,目前生豬存欄12.5萬頭,家禽存欄163.9萬只,同比增加4.9%、86%。同時大力引進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和智慧漁業,開展池塘標準化改造,全區水產養殖面積達到9.12萬畝。
科技賦能穩產提質。堅持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加快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助力農業生產提質增效。今年計劃新建提標高標準農田2.68萬畝,全區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4.83萬畝。不斷完善綠港研究院、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心、商業化育種中心等平臺載體,深入實施良種賦能、良技示范工程,建設良種繁育基地3萬畝以上,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良種覆蓋率達99.1%。加快智能綠色、高質高效農業生產裝備與技術全程全面示范推廣應用,全區特色農業機械化水平達71%。持續推動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等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普及應用,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提升農業農村管理服務效能,打造農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