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區農業農村局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高水平推進鄉村振興,高標準打造農業強區,農業農村發展穩中向好。全年收獲糧食78.69萬畝、36.33萬噸,面積、總產均創新高。涉農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1億元,榮獲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區、全市首家,全市鄉村振興觀摩實現六連冠,獲批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全國試點。
2025年區農業農村局將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六屆十一次全會及區兩會精神,聚焦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一、提升農業產業質效。1.抓牢穩產保供。壓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深入實施良種賦能、良計示范工程,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2.68萬畝,確保糧食產量超36.5萬噸。建強“1+2”農業產業體系,蔬果復種超15萬畝、42萬噸,水產養殖超9.1萬畝、3.25萬噸。2.突出產業升級。立足綠色果蔬、優質稻米、特色水產等主導產業培育壯大產業鏈,聚焦新型食品加工產業,新招引農業重大項目30個以上、億元以上項目超12個,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家,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收超70億元。3.強化品牌導向。實施農業品牌培育計劃,狠抓農業標準化生產,以質量帶動品牌發展,以品牌引領產業融合,不斷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影響力,年內新增“兩品一標”6個以上。
二、強化富民增收成效。1.打通農民增收新渠道。以增加財產性、經營性收入為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揮帶動作用,推動各類經營主體合作經營、協同發展、共同增收。農村居民收入增速較上年度提高0.2個百分點。2.跑出集體經濟加速度。積極引導村集體探索融合經濟、“飛地”經濟等新路徑,拓展生產托管、物業租賃、經營土地等領域,力爭村均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100萬元。持續開展經濟薄弱村提升行動,強化各項銜接項目資金落地,持續擴大掛鉤村居資產規模。3.培育產業富民增長點。以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為抓手,加大產業融合配套項目建設力度,大力發展創意農業、農耕體驗、科普研學等經濟新業態,實現產業增效與農民增收、集體增收相統一。
三、提升農村改革效能。1.落實人才新政。加大“新農人”培育力度,年內新選拔優秀“新農人”10名,動態儲備入庫40人,實施“新農人”“新農干”學歷技能提升培訓300人,培訓高素質農民1800人。2.深化綜合改革。扎實做好土地二輪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探索農村宅基地管理路徑,更大力度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建設和農業設施權證化改革,深入實施解決承包地細碎化試點,有效盤活農業農村資源。3.堅持示范引領。持續推進農業產業園區、農業產業強鎮等載體平臺建設質效,高水平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強化動態監測預警,重點攻克短板指標,確保年內摘牌。全面謀劃“三園”試點重點項目,持續完善調度機制,確保上下銜接、一體推進,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宿城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