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翠紅委員:
您提出的 以高水平科技創新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實施創新平臺建設行動。圍繞膜材料、功能纖維、激光光電等產業,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建設高能級科創平臺,打造“高端、高質、高效”的產業技術創新源頭。鼓勵龍頭企業、相關機構牽頭創建省級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市級新型研發機構。2024年底,全區省級企業研發平臺達34個,研究生工作站達25個,江蘇先進光源技術研究院和綠港現代農業研究院獲批市級新型研發機構備案,全市首批。綠港現代農業研究院通過CNAS認證。今年以來摸排30家企業備案市級研發機構,推動龍頭企業、相關機構牽頭創建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
(二)實施創新主體培育行動。貫徹落實《宿遷市創新型企業全過程培育實施方案》,以“全鏈條培育、全方位支持、全要素支撐”為導向,培育壯大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基礎,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以“專精特新”企業、瞪羚企業和(潛在)獨角獸企業為標桿的創新型企業矩陣。一是精準招引人才科技項目。強化科技型招商項目在推動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上的導向作用,圍繞高新技術產業和我區重點產業鏈,大力實施“雙招雙引”,壯大科技型企業集群,促進產業創新發展。聚焦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人才科技資源集聚區域,開展科技招商推介、人才招引專題活動,著力招引一批“小而優、小而美、小而強”的項目,培育產業發展的“螞蟻雄兵”。2024年,全區招引人才科技項目45個,其中科技項目19個,人才項目26個。近三年,我區累計招引人才科技項目達153個,其中高層次人才創業項目有65個,招引數量和質量連續三年居全市前列。二是推進創新型企業量質齊升。大力實施創新型企業梯次培育計劃,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升級,持續推進“規轉高”“高培強”。2024年,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129家,專精特新企業達37家,省瞪羚企業達3家,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達27%,全市第二。今年4月份,牽頭出臺科技招商三年行動計劃,將企業從落地時就納入梯隊培育,形成“種子庫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市高企培育庫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四級培育模式,種子庫內企業達500家。預計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6家、專精特新企業5家。
(三)實施關鍵技術攻關行動。圍繞主導產業和重點產業鏈,加強產業急需和前沿技術的分析研判,常態化開展技術需求征集工作,因地制宜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解決一批制約我區產業發展的關鍵材料、關鍵設備、核心器件等“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2024年,組織申報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32項,規上企業研發支出首次超10億元,全區專利授權1612件,年末有效發明專利862件,比上年增加191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2.95件。今年以來,組織申報省級科技計劃項目5項;推動激光產業園組織先進光源研究院等單位申報省“創新引擎計劃”。全區規上企業1-4月研發支出同比增長15.16%。
(四)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行動。實施“科創引翼” 產學研合作行動,建立科技成果轉化“供需對接清單”機制,打通知識產權創造、保護、管理、運用和服務全鏈條,推動創新成果在我區轉移轉化。加快培育標桿產業孵化載體,推進激光裝備科技企業孵化器提升質效,創建省級標桿孵化器。推動孵化加速載體與特色園區的聯動,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特色產業園區”創新成果孵化轉化載體鏈條。2024年,全區轉化科技成果60余項,技術合同成交額超20億元。今年以來,全區已轉化科技成果30余項,組織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超10億元。今年1月份,我區獲批建設省級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區,目前從業人員超30人,實現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納稅50萬元以上,直接服務各類市場主體1000戶以上。
(五)實施區域創新引領行動。以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引領,拓展創新網絡,構建“全域創新、開放聯動”的空間格局。一是融入全市產業創新布局。充分考慮各板塊產業基礎、科技水平、發展定位,科學規劃空間布局和創新功能定位,促進人才、技術和資金等要素集聚融合。聚焦新材料、晶硅光伏、智能制造、高端紡織、生命健康、大數據、創新設計等產業領域,以宿城經濟開發區為核心,推進運河宿遷港產業園、吳中宿城工業園、龍河機電產業園等各類產業載體聯動提升,加快集聚高端創新要素、培育原創產業、孵化優質企業。二是積極融入區域創新體系。加強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科技創新合作,強化與當地大院大所、金融機構、知名高校合作對接,更大力度推動人才交流、平臺共建和產業互補。今年4月,吳中宿城工業園科創飛地掛牌運行,“吳中孵化、宿城轉化”“吳中研發、宿城制造”新模式落地,進一步深化了南北共建園區建設,“科創飛地”成果轉化功能將有力推進創新資源、科技成果加快引流回宿城。
(六)實施科技人才支撐行動。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著力引進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引領產業發展的行業領軍人才及團隊。開展各類專題產學研活動,聚焦重點產業技術需求,精準推進企業與高校配對,形成“產業鏈—高校院所”長期合作機制,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聯合建立科研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2024年,開展“雙招雙引”推介會、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超10場,赴省內外10余所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12場,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50余人。今年以來,開展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和各類產學研活動5場,組織27名高層次人才申報科技副總。
(七)實施金融服務創新行動。以科技創新需求為導向,促進“科技—產業—金融”深度融合,堅持“以投促引”“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加大對科技型項目落地的支持力度。深入實施企業上市培育計劃,推動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近年來運用‘宿園保’‘微企易貸’‘蘇科貸’等金融產品,累計為區內150余家企業解決融資超8億元。今年以來,聯合中國銀行開展“高企融資服務直通車”活動,用最優的利率、最優的服務支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壯大。積極探索知識產權金融創新模式,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推出激光裝備產業知識產權證券化、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保險等多項全國、全省“首單”金融創新舉措,不斷完善貫穿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金融體系。
二、下步工作計劃
下一步,科技局將以《宿城區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實施方案(2025—2027年)》和《宿城區科技招商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為指引,匯聚全區力量,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 強化科技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從技術創新、市場開拓、投資融資、品牌創建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持續深化“種子庫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市高企培育庫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四級培育模式,助力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全年組織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以上;力爭新增省級首臺(套)重大裝備1個,鼓勵企業申報“三首兩新”等創新產品。
2. 加大項目招引和建設力度。全面梳理產業鏈重要環節、重點項目,大力組織開展產業鏈招商,推進產業鏈重點項目建設,重點跟進新開工項目。積極推動各屬地跟蹤新開工項目和新招引企業進展情況,確保一對一幫扶到位,促成科技項目盡快投產,同時積極支持新建項目與高校院所開展合作。全年人才科技項目和高層次人才領辦創辦項目達80個。
3. 拓寬科技成果轉化渠道。加強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市產業技術研究院深度對接溝通,爭取可引領產業升級的共性關鍵技術創新等“撥投結合”重點項目落戶宿城。進一步深化與金融機構合作,探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新模式,進一步拓展知識產權價值實現渠道。
4. 加強人才引進和創新支持。對接青島大學、宿遷學院等高校院所,邀請專家到企業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主動與投資者、創業者和研發者等積極對接,引進高水平人才、具備戰略思維和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并促進引進人才與現有團隊的融合。繼續引導企業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支持申報省市級科技計劃項目,提升科研人員創新活力。
如對上述答復還有什么意見或建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聯系單位、聯系人及電話:宿城區科技局 譚后軍 82960283
謝謝您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
宿城區科技局
2025年6月16日
審核:鐘小葉
擬稿:譚后軍
編輯:李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