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偉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健全傳統產業煥新機制,助力企業轉型升級”的委員來信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省市傳統產業煥新工作啟動以來,我區聚焦紡織服裝、綠色建材、食品、機械加工、綠色家居和輕工等重點行業,加速激活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發展動能,推進傳統產業提質煥新。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加強規劃引領。加快產業集聚,聚焦“3+4+X”產業體系建設和百億產業集聚培育,制定百億產業攻堅文件,持續優化產業招商、重大項目建設和企業領航培育,2024年全區204戶傳統產業規上企業實現產值320.94億元、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79.2%,紡織服裝形成全產業鏈條、產值突破140億元,新型綠色建筑材料產業入選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明確煥新路徑,紡織服裝產業向高端化纖、功能性新型產業用紡織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延伸,綠色建材產業向智能家居材料、新能源建筑材料等前沿建材轉型,食品行業在果蔬深加工、休閑食品、冷鏈物流等領域做精做強。
二是強化科技創新。加快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累計建成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6個,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個、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0個,綠港現代農業研究院通過CNAS認證,箭鹿毛紡、百護紡織等企業項目先后獲市級科技重大專項立項支持,累計26個產品入選省“兩新產品推廣應用”清單。強化人才引育,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動態升級“引育留用”全鏈條服務機制,培育一批創新企業家、先進制造技術人才和先進基礎工藝人才。
三是加快數實融合。鼓勵支持龍頭企業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實施以先進生產線為主的迭代改造,箭鹿毛紡、佩捷紡織、長江精工等龍頭企業開展系統化智能改造,實現商業模式、產品研發模式等全方位變革,全區累計建成先進級智能工廠6個、省級智能車間16個。分行業、分層次為企業提供診斷服務,實現規上企業免費診斷全覆蓋。加快大數據、云計算、5G、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制造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一行業一標桿”,建成五星級上云企業26戶。
四是推進質量品牌建設。鼓勵企業實施“三品”戰略,聚焦消費升級、加快產品迭代,提升產品性能、工藝水平,打造高端新品和精品。2023年以來累計獲批“江蘇精品”5個,佩捷紡織、箭鹿毛紡、力帛紡織等龍頭企業主導或參與了行業和團體標準制定,騰宇機械等4家企業入選省第二批創新管理知識產權國際標準實施試點,培育發明專利密集型產品11個。積極促進外貿品牌培育,通過省市專項資金為導入口,鼓勵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創立、使用、打造自己的品牌,對企業在境外注冊商標、申請專利、獲得相關認證進行補貼;同時以廣交會品牌展位分配為抓手,鼓勵更多的外貿企業開展國際商標注冊和品牌培育,全區擁有“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及后備庫品牌7個,省級內外貿一體化試點企業4家。
五是加快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大規模設備更新,搶抓國家和省市一攬子政策機遇,進一步優化完善區高質量發展資金政策,有力撬動企業投資建設,全區排定、滾動更新列市設備更新項目38個。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加大綠色產品供給,累計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1個、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1個、省級綠色工廠10個、市級綠色工廠18個,凱盛新材料、金典玻璃等企業參與產品碳足跡核算試點。分批次開展重點工業行業落后生產工藝裝備排查和淘汰工作,引導工業企業加快低端低效退出,深化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評價工作,2024年通過市去產能項目3個,全區累計淘汰低端低效設備超820臺(套)。
二、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快實施更新改造。搶抓大規模設備更新機遇,持續開展摸排,精準識別企業設備更新需求,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宣傳貼息政策,組織開展銀企對接、供需對接等活動,更大力度推動企業開展設備更新改造,持續推進箭鹿毛紡、瑞吉精密、五得利面粉和東之寶車業等企業設備更新項目建設,滾動摸排更新設備更新項目,指導企業完善手續辦理。
二是用好各級惠企政策紅利。推動制造業貸款財政貼息、設備投入等支持政策落實,用足用好各類稅收、金融等方面穩增長政策,落實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達快享”,全面提升企業獲得感。優化調整區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重點獎補企業智改數轉綠提和示范標桿創建,為承接市產業引導資金下調設備購置獎補門檻要求,對于區級設備購置門檻同步降低,鼓勵更多企業加快轉型煥新。
三是推進特色產業集群集聚。立足存量企業傳統產業煥新、提檔升級和項目招引,搶抓“一區多園”建設機遇,加快龍河機電產業園特色發展,推動機械加工行業向精密加工和裝備制造轉型;加快“蘇味”食品產業園建設,構建食品加工、研發、流通、信息交流為一體的綠色食品產業集聚區;激光裝備和綠色建材特色產業集群持續加快產業集聚、資源要素供給和協作網絡配套,爭創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如對上述答復還有什么意見或建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聯系單位:宿城區工業和信息化局
聯系人:謝婷婷 聯系電話:82960207
謝謝您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
宿遷市宿城區工業和信息化局
2025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