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宿城區全年PM2.5濃度為38.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8%。優良天比率80.3%,實現年度優良率目標,同比改善9.1個百分點,改善幅度位列全市三縣六區第一,實現PM2.5和優良率雙改善。臭氧平均濃度160微克/立方米,達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治污攻堅成果顯著。
生態修復,打造宜居水城。宿城區全力推進生態修復工程,致力打造生態宜居環境。成功建成約58.85公頃的“生態涵養型”生態安全緩沖區,有效改善河道的水生態環境。自宿遷市成為國家級試點區域以來,宿城區的九支溝、十六號中溝和蔡莊組南側長方形池塘也被列入國家治理試點,通過運用截污納管、凈化槽建設、生態修復等技術手段,有效提升水環境質量。
擴容改造,提升治污效能。為確保水體斷面水質達標,宿城區對9座污水處理廠進行了擴容改造,目前已完成8座,污水處理能力大幅提升39.79%。同時,對淮河流域入河(湖)排污口進行全面排查,并制定“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實現了“有口必查、有水必測、有源必溯、有污必治”的目標。此外,通過多部門協作發布補貼政策,成功淘汰1686輛柴油貨車,有效推進了減排目標。
科技賦能,助力精準治污。宿城區在治污過程中積極引入科技力量,注重科技賦能。推進“綠島”項目,有效解決餐飲行業油煙污染和擾民問題。同時,建立智慧城市噪音監測平臺,實時監控區內多個商業廣場和居民集中區的噪音污染情況,為精準治理噪音污染提供數據支持。2024年,大氣環境處置解決了305件工業廢氣、施工和道路揚塵、露天燒烤、餐飲油煙等問題,有效促進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宿城區大力推動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工作,累計發現問題共計826個,目前已完成整改797個。截至目前,除第二輪省環保督察8個問題按時序推進外,其他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7件信訪件和省環保督察交辦的15個問題和25件信訪件、省長江經濟帶警示片披露的1個問題均已經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