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公布了“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宿城區耿車鎮劉圩村榜上有名。近年來,劉圩村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圍繞文明村鎮建設,錨定“水清圩美”定位,打造生態宜居的綠色文明鄉村,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鄉風淳的鄉村振興之路。
初夏時節,微風輕拂,帶來絲絲縷縷的愜意。漫步劉圩村,眼前是一幅如詩如畫的田園美景:荷葉田田,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流水潺潺,清澈見底,蜿蜒穿過村莊。白墻黛瓦的農舍錯落有致,古樹古井相映成趣,處處散發著獨特的鄉村魅力。
回首往昔,曾有20余年,劉圩村因廢舊塑料回收加工產業而聲名遠揚。然而,這一產業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讓土地和水源遭受了嚴重的創傷。2016年,村里響應號召,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毅然開啟轉型之路。在產業轉型的浪潮中,“不做塑料干電商”成為全村共識。乘著宿城區“雙百計劃”東風,劉圩村探索“支部+電商”模式,帶動村民投身家具電商、快遞物流等產業。
在劉圩村,生態經濟同樣發展得如火如荼。依托鎮生態農業示范園,該村采取“支書+大戶+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建設模式,引導村民從事綠色種植、網絡直播等生態產業,打造鄉村農旅融合新業態,助推產業轉型振興。目前,劉圩村已經實施創業富民項目38個、創辦家庭農場19個、注冊農產品品牌15個,帶動1000余名村民就業創業。2024年,該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150萬元,為鄉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在鄉村治理方面,劉圩村實現了從“干部干、群眾看”到“大家想、一起干”的轉變。村里構建起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體系,實行黨務、政務、財務公開制度,保障村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實現民主化。積極探索“黨建+”服務模式,建立為民協商議事室,實行365為民協商機制,建立常態化聯系群眾工作機制,開展“組組到、戶戶進、人人訪”大走訪活動。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劉圩村已開展村莊道路整修、環境整治等協商議事活動36場,有力促進民生和諧,讓村民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溫暖和關懷。
如今的劉圩村,環境美如畫卷,民風淳樸善良,產業蓬勃發展,文明之花處處綻放。夕陽西下,劉圩村的文化廣場熱鬧非凡。老人們在健身器材上舒展著筋骨,享受著運動帶來的快樂;孩童們在彩繪墻前追逐嬉戲,歡聲笑語回蕩在廣場上……這一幕幕溫馨的畫面,勾勒出和美鄉村的生動圖景。從“污染重災區”到“文明示范村”,劉圩村的蛻變,正是鄉村振興戰略下,生態美與百姓富同頻共振的鮮活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