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國環境報》要聞二版以《宿遷耿車鎮深耕廢舊物資加工整治與生態修復 失而復得的“綠水青山”成為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幸福靠山”》為題,報道耿車鎮深耕廢舊物資加工整治與生態修復,持續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做法。
錨定“不斷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換通道,奮力彰顯‘兩山’理念的實踐偉力”這一目標,江蘇省宿遷市耿車鎮近年來把生態修復之“變”作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深耕廢舊物資加工整治與生態修復,立足資源稟賦和優勢基礎,大力服務綠色低碳發展,交出了一份寫在青山綠水間、更寫在人民心間的亮麗“生態答卷”。
全面清理3471戶廢舊物資回收加工經營戶
耿車鎮地處宿遷市宿城區西郊,素有“宿遷西大門”之稱。40多年前,耿車發展廢舊塑料回收加工產業,形成回收、分揀、清洗、破碎、造粒的產業鏈,創造蜚聲全國的“耿車模式”,闖出了欠發達農業地區發展鄉鎮企業、振興農村經濟的路子。
在帶來財富的同時,也讓當地付出沉重的環境代價。“烤鞋底取塑料,黑煙直往鼻里冒”“大量垃圾圍在每家每戶,堆成一個個‘小山丘’”……回憶起往年的場景,不少耿車鎮居民依然記憶猶新。
轉機出現在2015年,隨著“兩山”理念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引,耿車鎮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打響了“塑料垃圾殲滅戰”,提出“徹底禁、禁徹底”,全面關停廢舊塑料加工企業,加快推動廢舊物資加工整治與轉型升級。僅用66天時間,耿車鎮3471戶廢舊物資回收加工經營戶全面清理到位,59個交易貨場全部取締,20萬噸塑料殘料從河塘溝渠挖走。后經復墾土地、整治河塘溝渠、栽植苗木,逐步重現水清岸綠。
全區域保護、全覆蓋治理、全方位提升
漫步耿車鎮劉圩村的同心橋,兩岸白墻黛瓦,腳下流水涔涔,仿佛置身江南水鄉——這是耿車人修復生態奔向新生活的地標。
近年來,宿遷市堅決守住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底線,以“深呼吸、看綠化、見清水”為標準,全區域保護、全覆蓋治理、全方位提升,下大力氣生態修復,系統提升耿車鎮的生態環境質量。
治氣上,實施廢氣污染源管控,系統推進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開展燃煤鍋爐、畜禽養殖等專項整治,在工業園區建起廢氣收集處理系統,控制煙塵污染,全面抓好移動源、餐飲油煙、建筑工地等源頭治理。
治水上,通過籌措各級專項財政資金支持,分3個階段開展全域水質修復工程,累計排查治理黑臭水體56條、疏浚清淤12萬立方米,完善耿車片區污水管網配套工程,實現居民生活污水“應收盡收”,保證水系暢通、水質清澈,現境內132條河道均達Ⅲ類水質標準。
治土上,啟動兩輪土壤污染情況調查,采取置換淺層污染土壤、改善深層污染土壤、大規模種植鄉土樹種等措施,對50余個地塊土壤進行深層修復。
2021年以來,耿車鎮空氣優良天數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長,PM2.5濃度整體下降30.4%,鎮域劣Ⅴ類水體徹底消除,土壤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四縱三橫”鎮區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成,通行不便、雨污混流、內澇積水等困擾百姓的“老大難”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產業實現鏈式集群發展
精耕“平亮綠美”、細作“常態凈齊”。近年來,耿車鎮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城鄉人居環境和群眾的滿意度、幸福感顯著提升。2023年,全鎮居民對綠色轉型滿意率突破90%,以“個人”為主體推動轉型升級的意愿占比超過75%,綠色發展得到群眾的廣泛支持和認可。
一花引來百花開,讓產業實現鏈式集群發展的理念已在耿車成為共識。綠色家居產業園、直播電商創業園、快遞物流產業園、生態農業示范園四大平臺在這里筑巢引鳳。截至目前,全鎮有家具家居、塑料制品、多肉園藝網店3120家,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的網店有243家,1000萬元以上的網店60余家,網店體量和銷售利潤率實現翻倍增長。預計今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42億元,電商銷售額將超過90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達到4萬元。
如今,耿車鎮“生態+產業”發展格局漸成,失而復得的“綠水青山”成為群眾追求高品質生活的“金山銀山”和“幸福靠山”。未來,耿車鎮將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持續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實現天更藍、水更清、土更凈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