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古城街道始終以黨建為引領,以黨建為“針”,以服務為“線”,以共建為“力”,聚焦新就業群體的“急難愁盼”。從無微不至的“情感關懷”,到激發治理熱情的“雙向奔赴”,街道織密了一張覆蓋組織關懷、生活保障與治理參與的“暖心網”,讓服務觸手可及、溫暖無處不在,更讓幸福持續升溫。
黨建“織網”,讓服務觸手可及。?
古城街道黨工委精準把握新就業群體“流動分散、需求多元”的特點,創新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商圈黨支部—新業態黨員骨干”四級聯動體系,將黨組織的“神經末梢”延伸至騎手聚集地、配送站點等地方,實現“組織找黨員無縫對接、黨員找組織有處可依”的雙向高效銜接。
通過推行積分管理激勵制度,設置積分兌換清單,積極推動新就業群體主動參與“黨員亮身份”行動,鼓勵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到服務半徑內的社區(小區、商圈、樓宇)開展“雙報到雙服務”,同步定期評選“最美外賣小哥”,以榜樣力量引導外賣小哥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同時,街道為新就業群體黨員提供組織關系轉接“一站式”辦理、學習資料“送學上門”、組織生活“線上+線下”同步參與等貼心服務,切實讓他們感受到“組織就在身邊、歸屬時刻在線”。
場景“升級”,讓溫暖無處不在。?
街道持續探索新就業群體暖“新”服務途徑,不斷延伸服務網絡。在寶龍24街“暖新友好街區”、府前社區等商圈、樓宇、街區廣泛布局29個“新就業群體服務驛站”,配套建成6個小哥休息區與專屬停車區。同時,推出“十大暖‘新’服務清單”,構建“10+X”基礎服務體系,覆蓋免費飲水、應急充電、臨時休息等高頻需求,讓便捷服務觸手可及。?
從工作便利到生活關懷,“友好場景”如一張細密的網,將溫暖撒向每個角落。依托每月“古城新企周”活動,街道定期聯合市場監管、公安、工會等部門,開展勞動維權、安全培訓、健康義診、政策咨詢等賦能活動40余場,有效提升新就業群體的安全意識和健康素養。同時,發展88家暖“新”商家聯盟,緊扣“冬送溫暖、夏送清涼”主題,常態化開展慰問,精準發放護膝、手套等暖心物資以及冰袖、礦泉水、掛脖風扇等防暑套裝,累計惠及1000余人次。此外,精心打造了全市首家新就業群體女性服務驛站,全方位構筑有溫度的情感聯結,為新業態青年打造“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溫暖家園。
共建“聚力”,讓幸福持續升溫。?
“我們不僅是服務的接受者,更是基層治理的參與者。”新就業群體穿梭在城市的“毛細血管”中,熟悉社區民情,是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為此,街道創新打造楚街“新警互動”驛站,特別開拓“小哥有話說”板塊,充分發揮新就業群體走街串巷、熟悉網格的職業優勢,釋放其“移動哨兵”與政策宣傳員的雙重效能。在街道黨工委的號召下,騎手們組成“古城流動哨兵”隊伍,常態化開展“隨手拍”“馬上傳”等活動,積極投身文明城市創建、安全隱患排查等工作,通過建立“發現-上報-處置-反饋”閉環機制,累計上報并協助解決環境秩序、公共設施等問題85個,排查消除安全隱患46處。在中高考期間,古城騎手自發組建“愛心護考”專業隊伍,為學子平安赴考保駕護航。
這種“雙向奔赴”的共建模式,讓“友好場景”不斷延伸。如今,在古城的大街小巷,紅色身影穿梭不息。在黨建引領下,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逐漸形成,“服務-反哺-共贏”的良性互動持續深化,幸福的溫度不斷升高。
簽發人:冒含笑
審核人:侍孝潔
擬稿人:陳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