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古城街道的府前市集、寶龍二十四街等網紅商圈燈火通明,燒烤架上滋滋作響的肉串、火鍋里翻滾的紅油、大排檔里此起彼伏的碰杯聲,勾勒出一幅活色生香的市井畫卷。
在這誘人的“煙火氣”背后,一場守護餐飲安全的“隱形戰役”正在打響——古城街道創新推出“強檢查、促整改、推新措”組合拳,以“繡花功夫”開展餐飲安全專項整治行動,讓網紅商圈的“流量”與“安全”并駕齊驅。
“油煙管道堆積的油污就像‘定時炸彈’,必須及時清除。”近日,街道生態環境和建設辦聯合各社區、街區對轄區餐飲場所展開“掃街式”排查,工作人員深入后廚一線,從灶臺下的油漬到排煙管道的拐角,從滅火器的壓力表到燃氣閥門的密封性,仔細排查、逐一登記。 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街道堅決“零容忍”,對存在油煙管道油污嚴重、滅火器缺失或失效等問題的商戶,明確整改內容、標準和時限,對發現的32處“病灶”現場開出“診斷書”,同時,建立問題臺賬,實行銷號管理,安排專人負責跟蹤回訪,確保隱患整改到位、不反彈。一家被亮“黃牌”的龍蝦館老板王女士坦言:“整改后我們后廚煥然一新,客人都說用餐環境更舒適了。”
“以前總忘記清洗記錄,現在手機點一點就行!”某酒樓主管吳先生展示的“口袋洗”小程序,正是街道推廣的智慧監管新利器。街道積極響應上級部署,針對油煙凈化設施清洗維護不及時、不規范這一痛點,大力推廣油煙凈化器“口袋洗”服務,智能提醒、電子臺賬、在線報修等功能讓油煙凈化器維護變得簡單高效。通過強化“一對一”注冊指導,有效破解商戶操作難題,引導商戶主動擁抱智慧監管新模式。截至目前,轄區已有300余家餐飲商戶完成“口袋洗”注冊,智慧監管與便民服務新模式初顯成效,為建立油煙治理長效機制提供了有力支撐。
下一步,古城街道將持續深化餐飲場所安全專項整治,以“繡花功夫”織密安全防護網,用“智慧大腦”賦能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餐飲場所安全水平與精細化管理能力,努力打造更加潔凈、宜居的城市環境,讓“舌尖上的古城”成為安全與美味并存的“金字招牌”。
簽發人:冒含笑
審核人:王 涵
擬稿人:王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