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揚小學坐落于宿城區東南角,學校占地面積60畝,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現有2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236人。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以培養“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學業優良、個性鮮明”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積極推進素質教育,近年來,我們將學校美育工作放在關系教育全局發展的高度,堅持“以美麗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方針,積極推進美育改革,探討新形勢下踐行教育立美,將美育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的新途徑、新方法,以藝術課堂教學為牽動,形成課堂·學校·社區三位一體的學校美育體系,做到校有特色、教有特點、學有特長,促進了學生全面和諧發展,使美育工作成為學校的特色之一。
在藝術教育教學改革中,我校以加強藝術學科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校本課程和活動小組為主陣地,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教育活動為載體,以功能齊全的辦學條件為保障,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不斷改善藝術教育的裝備和設施,提升校園環境藝術化的層次和品味,積極開展藝術學科教師的全員培訓工作,努力提升學生的美育素養,促進了藝術教育特色的不斷彰顯,形成了優美高雅的校園環境、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豐富多彩的活動環境以及和諧融洽的人文環境。
一、正確認識美育內涵,準確把握美育工作方向
美育即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和發展他們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能力的教育;是陶冶學生性情、凈化學生情感、使學生更加熱愛美、熱愛生活的教育。美育是以美化育人生,其立足在“美”,路徑在“育”,目標在“人生”。美育貫穿于我們教育工作的始終。
我們著眼于提高全體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發展,確立了“面向全體,學生人人接受美育,個個具備美育素養”的美育目標。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美育學科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以學校校本課程和藝術教育活動為主要載體,高度重視學科教師的專業發展,將美育工作的普及性和提高性結合起來,既注重全體學生整體美育素養的提高,又努力開發學生個體美育發展的潛力,傾力打造高水平的學校藝術團隊。同時不斷改善學校藝術教育的裝備和設施,提升校園環境藝術化的層次和品味,從而提升學生的素養,彰顯學校美育工作特色。
二、搭建教師專業發展平臺,培養美育優質師資
1.廣泛宣傳美育理論,關注學校教師美育觀念的轉變。我們圍繞美育專題,定期舉辦專家講座,開設美育論壇,美育沙龍。改變教師對美育的認知普遍存在的籠統、模糊的傾向。明確美育與德智體的關系,明確只有全體教師的全員參與才能推動美育的發展。引導師生發掘自身美育潛質,并以此為輻射,豐富學校內涵,提升教育質量。
2.改進學科研訓工作,關注課堂教學實際能力的增強。樹立以學科教師為研訓活動主體的意識,改革研訓活動時“一言堂”的方式;開展推門評優活動;探索學科組建設的常規評比機制,將教師個體成長與學科團隊發展融為一體,為學校美育的高質量提供了保證。
3.引進業界名家課程,關注專業基本功的深入培訓與成長。搭建教師直接與大師對話的平臺。我們尤其關注藝術教師對美育的施教水平,名家指導下的實際操作學習,有效地提升了我校藝術教師的專業基本功。
4.開啟高規格培訓之旅,關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的提升。我們擴大教師專業培訓的范圍,注重學科美育的培養,突出專家學者的理論引領、突出對課堂教學的學理追蹤、突出通識與重點的互補。大師們豐厚的文化底蘊、對藝術教育的獨到見解,極大地激發了教師們的專業學習熱情。
為了將培訓內化為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為,學校先后確立了一系列教學研究主題,進行行為跟進指導。比如“積極情感+成功體驗=高效課堂”的精致化研究、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科教學模式構建等,通過校本研修和教研培訓,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敢于實踐,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水平。
5.成立教師藝術團體,關注藝術教育社會影響力。我校始終堅持藝術教師團隊的系統訓練,使教師的專業基本功、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教育教學能力大幅提高。藝術教師多次參加大型社會活動,在區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彰顯了我校藝術教師的專業實力。
三、創新美育研究活動形式,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1.抓好兩個關鍵 ,豐富美育教育內涵。一是打造魅力課堂,注重學科滲透。我們提倡在教學中努力挖掘教材審美教育因素,通過內容創新、方法創新、形式創新、過程創新,努力提高學生美的鑒賞和美的創造能力。教師們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述情境,詩意語文更動人;用生活場景、建筑圖形導入讓學生感悟線條美;練習時讓學生動手繪制圖形實踐美,生態數學激趣樂智;從實驗構思、裝置、方法等方面尋找科學美,從物質內部構成研究,探索奇異美,情智理化深刻智慧……各學科努力探索,各美其美,充分發揮了審美教育獨特的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教育功能。二是開發校本課程,延展美育觸角。讓學生知恩于心,施恩于行。讓學生們講感恩故事,寫感恩家訓,秀感恩照片,拍感恩視頻,議感恩方案。一系列的活動旨在全面推進學校整體課程的設計研究,提升課程建設的內涵發展水平。
2. 注重課題引領,催化學校藝術教學特色。從2020年至今,我校承接省級規劃課題1項,市級課題2項區級課題近8項。各級科研課題的研究,極大地推進了學校藝術教育特色的發展。
四、豐富美育載體,彰顯學生的藝術特長
為推動美育的有效發展,強化學校藝術教育品牌,我們積極尋求美育工作的著力點,以點帶面,逐步提升學校整體美育工作品位。
我們倡導藝術教育走出課堂,營造學校藝術氛圍。我校舉辦“每周一曲”、“每月一畫”藝術欣賞活動,開展班班有歌聲、學生美術作品上櫥窗展演評比活動,成功舉辦了藝術節,通過開展豐富的學生藝術活動,達到藝術熏陶,實現文化育人。
我們提倡德美融合共進,凸顯素質教育實效。學校通過鮮明的主題系列教育,借助朗誦、演講、合唱、課本劇等藝術方式,結合升旗、表彰等儀式活動,采用參觀訪問、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愉快并充滿審美情趣的氛圍中,潛移默化提升綜合素養。
五、實施校園美化工程,完善美育環境建設
一是加強環境建設,營造美育教育環境。環境建設不僅是衡量一個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尺,而且也是實施藝術教育的重要載體。我校十分重視通過美化校園環境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近幾年,學校進行了校園新的規劃,漂亮的校園讓人賞心悅目,別具一格的校園墻繪,一塵不染的校園大道,曲徑通幽的花園回廊,芬芳四溢的花卉草木,充滿童真、童趣的美術作品櫥窗,小巧高雅的美術作品展室,無一不折射出校園濃郁的藝術氛圍。這些由全校師生共同營造的藝術氛圍,使校園的每一個空間都賦有一種環境陶冶的功能。
二是重視校園環境藝術化建設,形成了“爭創一流育人環境,打造藝術教育品牌”的積極氛圍;以“校園墻壁文化建設的研究”為引領,對校園環境進行全方位整體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注重美育的滲透,讓環境建設與藝術教育的和諧統一,突出學校文化底蘊的呈現和環境風格的個性化表達,努力創建集時代性、教育性、藝術性于一體的校園環境。其次,在環境的管理中我們也注重美育的植入,讓環境美與心靈美和諧統一,使得環境與語言和行為相得益彰。上善若水,大象無形,校園環境建設達到了我們“構建文化、拓展內涵、提升品位”的目的,促進了學校教育的內涵發展。
“以美育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學校內涵發展”我們已經取得初步的成功,目前,學校基本形成了優化的校園環境、生動活潑的魅力課堂、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以及和諧融洽的學校文化。我們深知,在美育領域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后,我們要繼續堅持大美育的理念,推動我校美育工作不斷實現新跨越和新發展,為打造美育強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