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稱 | 宿城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 | ||
| 索引號 | 321302/2018-00009 | 分類 | 政府工作報告 ??其他 ?? 其他 |
| 發布機構 | 宿城區政府 | 發文日期 | |
| 文號 | 關鍵詞 | ||
| 文件下載 | |||
| 時效 | |||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8年1月3日在宿城區
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區長 張 輝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2017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區政府緊緊圍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進一步推動理念更新、方法創新、方式轉變,較好完成了區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8億元,增長7.5%;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1億元,金庫報表口徑增幅全市第一;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達249億元,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99.2億元,增長11.6%;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080元,增長9.2%,超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1.7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分別達3.8億美元、5079萬美元,完成率全市第一。以第一名的成績獲評全國文明城市,高分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回顧一年來的工作,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突出轉型升級,工業經濟量質齊升。始終高舉工業強區大旗,大力推進產業集聚、綠色發展,工業經濟競爭力明顯增強。產業質效顯著提升。預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3.6億元、增長7.5%,新增固定資產購置進項稅抵扣7200萬元、增長92%,實現工業入庫稅收4.3億元、增長16.2%,為建區以來最高。大力推進“511”工程,完成技改項目54個、兼并重組項目16個、企業上市股改10家,列市500強企業開票銷售增長34.5%,增長率全市第一。綠色產業加速集聚。緊盯激光、綠色建材等綠色高端產業,全年新落戶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6個,預計完成竣工項目32個,實現固定資產投資63億元、增長25%。華工激光、先河激光等18個激光項目順利投產,激光產業園二期全面建成,大亞圣象、冠牛木業等一批綠色建材龍頭企業建成投產,吳宿工業園省級考核排名第九,開發區獲批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成功引進院士工作站、數學工業研究院,青創魔方獲批省級眾創空間,中能鋰電獲批省級國際合作項目,中德環保產業園、激光產業園創成省級科技產業園,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1.84%。開展企業家素質提升行動。開放水平大幅提高。成功舉辦中國宿遷第二屆激光裝備產業發展大會、第五屆中國綠色建材產業合作論壇,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達36個。運河宿遷港產業園獲批省級示范物流園區,海關監管場所、檢驗檢疫工作點掛牌運行,外貿貨輪實現首航,完成貨物周轉量51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2萬標箱。
二、堅持創建引領,城市品質加速提升。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統領,大力實施“四個提升年”活動,城市功能、管理秩序、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城市更加便民宜居。著力補“欠賬”、強功能,完成總投資2億元的“兩場一廁一燈”及精品路改造工程,新建改造公廁51座,改造提升精品路9條,靳塘、白堡城市之家主體完工。投入2.9億元,完成4個易澇片區、43個老舊小區、16個背街小巷整治及18個住宅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打通“斷頭路”“卡脖路”5條,一大批城市建設“老大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徐宿淮鹽鐵路宿城段高架主體完工。城市更加文明有序。積極創新方式、強化引導,建立小區物業“1+5”管理機制,積極開展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推廣小區業主自治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大力推進餐飲油煙、揚塵管控、違章建筑等專項整治,深入開展“禮讓行人”“有序排隊”“文明就餐”等全民踐行活動,參與志愿者超20萬人次,群眾參與城市治理的主動性、積極性顯著增強。城市更具內涵品位。進一步優化環境、塑造特色,投入1.7億元實施39個重點園林綠化工程,新建改建綠地50.1萬平方米,完成莘園、常青綠地等綠化景觀建設,園林綠化品位進一步提高。啟動新盛街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推進仁恒里特色街區招商運營,當當書吧、芒果六等知名品牌成功入駐。高標準實施馬陵河綜合整治,累計投入8.2億元,征收236戶、3.7萬平方米,新建改造雨污水管網19公里,完成5.2公里景觀及配套工程,徹底改變馬陵河面貌,昔日“臭水溝”變成水清岸綠的景觀河。城市經濟更加繁榮。全力推進總投資120億元的17個服務業重大項目,新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50家,預計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66.3億元。中央商場開業運營,傳化智能公路港主體功能區封頂,耿車電商物流園一期建成使用,人壽財險、恒泰保險、民豐銀行社區銀行入駐新區。
三、聚焦富民增收,農業農村加快發展。大力實施富民工程,推進富民項目,拓寬富民渠道,群眾富裕程度和生活質量穩步提升。農業發展提質增效。大力實施農業結構調整“十百千”工程,新增高效農業面積4.4萬畝,羅圩、中揚、屠園2000畝生態農業示范園基本建成,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獲批創建。推進黃河故道開發、船行灌區續建改造等工程建設,新建防滲渠150公里,新增高標準農田2.5萬畝。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家庭農場177個、職業農民3505人,新型農業規模經營比重達60%。大力推進全民創業,加快“一村一品一店”建設,農村電商交易額突破110億元,埠子鎮、屠園鄉獲評“淘寶鎮”,新增“淘寶村”15個,全區“淘寶鎮”“淘寶村”總數分別占全市的56%、41%。“花園酥梨”通過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專家評審。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全力推進耿車生態經濟示范鎮建設,家具產業轉型提升穩步推進。大力實施“一掛三化”,加快集鎮區面貌提升“六個一”工程建設,改造提升集中居住區16個,新增省級“水美鄉村”3個,屠園古山河社區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實施農村道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投入6000萬元升級改造道路27條、88.8公里。生態環境大幅改善。大力實施“263”專項行動,健全區鄉村三級河長體系,推進黑臭水體、畜禽養殖、中運河沿線等綜合整治,疏浚清理河道264條、720公里,關閉搬遷規模養殖場204個、小碼頭6個,拆除圍網養殖5218畝。在全市率先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埠子、屠園、耿車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成運行。加快推進鎮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鋪設污水管網150公里,新建污水處理設施21個,5座鄉鎮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耿車鎮、蔡集鎮獲評“江蘇省衛生鎮”。脫貧攻堅穩步推進。深入開展“三進三幫”活動,累計排查問題13054個、解決12609個。扎實推進“陽光扶貧”,創新“股權扶貧”“電商扶貧”模式,投入近1億元扶貧資金實施項目158個,7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實現“新八有”,2.4萬低收入人口如期脫貧。
四、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動力持續增強。突出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堅持用改革創新增活力、破瓶頸、創優勢。市場活力充分激發。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制定4432項權力事項標準化清單,759項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實現網上辦理,市場準入、不動產登記、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分別壓減到3個、5個和50個工作日以內,行政審批事項網上辦件量和辦件覆蓋率全市第一。要素制約有效破解。創新建立以中小企業應急資金周轉池、“宿企貸”“宿微貸”為主的金融產品體系,為131家企業提供3.8億元資金支持。設立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首批4支基金總規模達8億元。全面完成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金融生態環境全省排名躍升6位,蟬聯全市第一。深入推進洋北、耿車同一鄉鎮范圍內村莊建設用地布局調整試點,扎實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宿城新區南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獲批。競爭優勢進一步凸顯。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明確國有企業發展定位,全面完成第一批改革企業股權結構調整、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建設,宿城控股集團獲評aa信用等級,國有企業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總投資45.8億元的激光智造小鎮ppp項目列入國家財政部國家財政部、發改委項目庫并啟動建設,總投資10.1億元的公路交通工程ppp項目開工建設。運河宿遷港增量配電業務試點穩步開展。農業農村改革扎實推進。全面完成9.2萬戶、46.9萬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收益權抵押和保證保險貸款試點。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42個、入股土地1.7萬畝,帶動農戶4300余戶。
五、辦好民生實事,社會事業穩步發展。積極推進“醫教水住行”“法訪文保收”等民生項目,財政投入民生領域資金21.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62%。教育事業加速發展。投入1.1億元實施校園改擴建項目42個,區實小新校區、啟智學校新校區建成使用。實施教育品牌提升、名教師名校長培育工程,與南航附中、清華附小等開展合作辦學,舉辦首屆宿城基礎教育特色聯展,10所學校獲評全國校園球類特色學校,榮獲“江蘇省依法治教改革試點區”稱號。醫療服務不斷優化。鞏固深化基本藥物制度,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成立全市首家中醫特色服務站,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100%,獲評省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文化事業更加繁榮。70個“書巢”書吧投入使用,城市十分鐘閱讀圈建成。印象黃河景區獲批“中華文化海外交流基地”。成立區鄉賢協會、朱瑞研究會,成功舉辦首屆鄉賢聚力促發展大會,紀錄片《朱瑞將軍》榮獲省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童話《狐貍的集市》榮獲省第六屆紫金山文學獎,蘇北大鼓《親媽媽》榮獲第三屆江蘇省文華獎。社會保障日趨完善。完成新盛街、礦山一期棚戶區改造1391戶、19萬平方米,發放廉租房租賃補貼106戶。城鎮登記失業率實現七連降。建成19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區殘疾人康復中心投入使用,累計發放慈善救助資金5000余萬元。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職工“五險”累計參保達23萬人。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至500元/月、420元/月,五保老人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至6900元/年、5900元/年。社會治理不斷加強。全面推行“雙網融合·黨社共建”社會治理模式,健全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管體系,連續6年被評為“江蘇省信訪工作優秀縣(區)”,連續11年被評為“江蘇省平安縣(區)”。此外,人武、雙擁、人防、消防、氣象、工會、旅游、檔案、民族宗教、對臺事務等事業取得新進展,婦女兒童、青少年、紅十字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六、加強自身建設,作風效能不斷提高。牢固樹立“務實落實、敢于擔當、廉潔高效”工作理念,常態化制度化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市場手段解決發展難題,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顯著增強。健全完善作風建設制度體系,全面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建立創新創業容錯免責機制,全區上下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不斷增強。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成立區法學會,堅持區政府常務會學法學紀,健全完善“三重一大”、政府法律顧問、法制審查等制度,政府履職用權更加依法規范。嚴格履行重大決策出臺前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制度,主動接受區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認真聽取區政協意見和建議,全力做好市、區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建議案提案辦理,辦結率和答復率100%,滿意率均達98.5%。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和網絡問政工作,及時主動回應社會關切,讓權力始終在陽光下運行。
各位代表,以上成績的取得,是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更是全區人民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全區廣大干部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工業發展仍沒取得較大突破,產業總體處于價值鏈中低端,總體規模小、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不強,尤其是創新型企業還不多,綠色高端產業集聚還需進一步加快;城市治理與服務的能力需進一步提升,尤其是教育事業的發展還不能夠滿足中心城市快速發展、人口急劇增長的需求,“擇校熱”“大班額”現象還一定程度存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還需進一步加強;農業農村基礎比較薄弱,農業特色發展成效還不夠明顯,全區仍有7個省定經濟薄弱村、3.9萬低收人口急需脫貧,如期全面達小康還需聚力聚焦、精準施策,等等。對此,我們要主動應對,認真加以解決。
2018年工作任務
各位代表,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當前,宏觀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經濟發展的階段特征和主要矛盾已經發生深刻變化。省委、省政府作出“1+3”功能區戰略部署,市委、市政府提出發展生態經濟、建設“江蘇生態大公園”的發展定位,為我們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宿城加快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我們必須全面學習新思想、落實新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2018年政府工作主要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