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遭受不法侵害零容忍和強制報告制度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要指示精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相關部門《關于推進落實“一號檢察建議”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進一步做好預防未成年學生遭受欺凌、性侵害、性騷擾等不法侵害行為,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和對未成年學生保護,確保校園和諧穩定,特定本制度。
一、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少年兒童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是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重視預防少年兒童遭受不法侵害工作是為了給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對于廣大少年兒童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font>
成立預防學生遭受不法侵害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曹營
副組長:陶金 耿旭 紀坤 張璐璐 張俠 王志鵬
成 員:潘海洲 楊碧云 邵輝 申玉金 王巖 張平 張翔宇及各班班主任
領導小組具體工作內容如下:
加強學校法治教育,加強校園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加強學校安全工作的檢查落實,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對發現的侵害線索和苗頭認真核實并及時依法處理。
定期對全校學生進行校園欺凌和暴力、青春期教育、性知識教育、預防性侵教育、防艾教育、性騷擾等。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分年級開好主題班會,加強家校聯系,成立家長學校,開展家庭教育知識宣傳活動,增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和管理,加強師德教育,完善師德考評制度,對于實施性騷擾、性侵害學生等不法行為的教職員工,及時依法、依規予以批評教育并報請上級。
二、建章立制,形成長效機制
1、建立宣傳教育制度。宣傳教育要提前做好預案,明確內容、時間、活動形式、效果測試方法等,通過宣傳教育,筑牢預防性侵的法律和思想防線,增強未成年學生性侵防范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2、規范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學生請假、銷假制度,嚴格落實值班、巡查制度,加強校園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嚴格實行外來人員、車輛登記制度和內部人員、車輛出入證制度。
3、建立防控協作制度。建立健全家校預防不法侵害工作聯動機制、學校與司法機關等專業力量協作機制、校園入職前置查詢機制、案件辦理的協調配合機制等,使預防侵犯未成年學生工作形成合力。
4、健全強制報告制度。嚴格按照上級部門《關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的意見》文件要求,認真組織學習宣傳,完善侵害未成年學生案件強制報告制度。
三、強化教育,增強防范意識
將預防不法侵害教育作為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開學后、放假前等重點時段集中開展,納入對新上崗教職工和新入學學生的培訓教育中。通過課堂教學、講座、班會、主題活動、微信、宣傳欄等多種形式開展校園欺凌暴力、性知識教育、預防性侵害教育,提高師生、家長對性侵害犯罪的認識。通過案例加強警示教育,提高學生自護意識和自救能力,教育學生特別是女學生提高警覺,了解預防性侵犯的知識,知曉什么是性侵害,遭遇性侵害后如何尋求他人幫助。教育學生特別是女學生提高警覺,外出時盡量結伴而行,離家時一定要告訴父母返回時間、和誰在一起、聯系方式等,牢記父母電話及報警電話。每學期集中開展1次以上的防性侵教育活動,覆蓋到全體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活動,運用各類媒體普及有關知識,有計劃、有總結、有過程材料,建立相關檔案。
四、突出重點,細化管理措施
(一)規范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大力加強“三防”建設。加強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堵住不法侵害事故發生的硬件建設漏洞。完善重點時段和關鍵部位的安全監管,安裝電子監控攝像頭如有損壞及時更換。
(二)定期開展隱患摸底排查
定期全面檢查學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存在漏洞,重點檢查教職工、學生是否有異常情況,特別是要關注班級內學生尤其是女學生有無學習成績突然下滑、精神恍惚、無故曠課等異常表現及產生的原因。
(三)切實加強教職員工管理
學校嚴禁聘用受到剝奪政治權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刑事處罰人員,有精神病史人員擔任教職員工。建立師德檔案,加強對教職工的師德考核與評價,加強師德教育工作。對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要及時報告上級部門。嚴格規范教職工的教育教學行為,不準在非公眾場合或非在校學習時間輔導學生、安排事務處理教育教學等有關問題。關注教職員工隊伍心理狀況及工作狀況,加強心理輔導,防止個別教職員工出現極端心理問題,及時預防個別教職員工出現的不良行為。
(四)密切保持家庭學校聯系
通過開展家訪、召開家長會等方式,引導家長盡量多安排時間和孩子相處交流,切實履行對孩子的監護責任,特別要做好學生離校后的監管看護教育工作。讓家長了解必要的性知識和預防性侵犯知識,并通過適當方式向孩子進行講解。學校要同家庭隨時保持聯系,特別要關注留守兒童家庭,及時掌握孩子情況,特別是發現孩子有異常表現時,家校雙方要及時溝通,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要與社區家長學校密切聯系,構筑學校、家庭、社區有效銜接的保護網絡。
(五)妥善處置學生不法侵害特別是性侵事件
學校一旦發現學生遭受不法侵害,實行零容忍機制,學校或家長要立即報警,同時學校要及時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報告。學校相關人員有義務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嚴格保護學生隱私,防止泄露有關學生個人及其家庭的信息,避免再次傷害。同時要控制好性侵犯者,防止其出逃,以便將其依法處理。
在征得受害當事方同意的前提下,學校要與共青團、婦聯和醫院等部門積極配合,向被性侵害的學生及其家人提供幫助,及時開展相應的心理輔導和家庭支持,幫助他們盡快走出心理陰影。被性侵害的學生有轉學需求的,由區教育局負責協調安排。學校要協調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學生保護工作的正面宣傳引導,防止媒體過度渲染報道校園欺凌暴力、性侵害、性騷擾等學生案件,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愛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六)、努力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學校要組織人力對學校及周邊安全形勢進行分析,掌握治安亂點和突出問題,大力整治學校及周邊安全隱患。加強校園周邊巡查防控,防止發生社會人員性侵犯在校女生的違法犯罪活動。
五、明確要求,壓緊壓實責任
(一)高度重視,履行責任任務。領導小組定期召開一次研究分析預防不法侵的會議,明確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認真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賦予的對未成年學生保護、管理、教育的責任和義務。
(二)細化措施,實施清單管理。根據本工作方案表列出責任清單和任務清單,把每項責任清單和任務清單分解到每個人,確保具體措施落地見效。
(三)善于總結,及時報送信息。學校對工作開展情況及時編報信息。特別是對涉及階段性重點工作進展情況的,做到及時撰稿、及時上報,善于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全面展示工作成效。
宿城區項里中心小學
202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