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宿城區項里中心小學小學秋季學期勞動教育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為指導,貫徹落實勞動教育的方針,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勞動能力和勞動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通過勞動教育,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其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勞動教育目標
1. 勞動意識培養: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
2. 實踐能力提升:通過不同形式的勞動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責任意識增強:在勞動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責任擔當,尊重勞動成果,關心集體和他人。
4. 合作精神養成:通過團隊勞動項目,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三、實施原則
1. 全員參與:全體學生都要參與勞動教育,做到全員覆蓋,全面發展。
2. 動手實踐: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動手實踐,鼓勵自主學習和團隊協作。
3. 循序漸進: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分階段、分層次設計勞動教育內容。
4. 寓教于樂:結合學生興趣,設計豐富多彩的勞動項目,使勞動教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
四、具體安排
一年級:
個人衛生勞動:學習整理書包、清潔課桌、打掃衛生等。每周一次(周五),通過簡單的自我服務勞動,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和基本的自理能力,初步認識勞動的意義。
二年級:
班級清潔勞動:教室清掃、整理物品、綠植養護。每周一次(周五),通過班級勞動,讓學生參與集體勞動,培養合作意識和責任心,懂得愛護公共環境。 |
三年級:
校園環保勞動:校園垃圾清理、分類垃圾處理 。每月一次(第一周周四),讓學生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學會垃圾分類,培養環保意識和公共責任感。
四年級:
種植體驗:在校內勞動實踐基地種植簡單植物(蔬菜或花草)。每月一次(第二周周三), 通過參與植物的種植和養護,增強學生對自然的認識,培養耐心和責任感。 |
五年級:
社區服務勞動:參與社區清潔、綠化養護等社會實踐活動。每學期兩次(10月、12月),讓學生走出校園,服務社區,通過實踐勞動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心和奉獻精神。 |
六年級:
家務勞動:定期完成家庭內的家務勞動,如整理房間、洗碗等,并寫勞動日記。每月一次(與家長協作)。讓學生通過參與家庭勞動,培養獨立性和生活技能,增強家庭責任意識和實踐能力。
五、活動形式
1. 課堂教學與實踐結合:開設勞動教育課程,講解勞動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組織學生在校內外進行勞動實踐,增強實際操作能力。
2. 日常勞動與集中活動結合: 通過每周的常規勞動與定期組織的大型勞動實踐活動,豐富勞動教育形式。
3. 校內勞動與家庭勞動結合: 在學校勞動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在家里積極參與家庭勞動,養成自覺勞動的好習慣。
六、考核與評價
1. 過程性評價:每學期教師對學生的勞動參與情況進行記錄和評估,重點關注學生的勞動態度、參與度和實際表現。
2. 成果性評價:通過勞動成果展示、評比等方式,檢驗學生的勞動技能和效果,評選“勞動小標兵”、“優秀勞動團隊”等。
3. 家校聯動評價:建立家校溝通機制,家長定期反饋學生在家庭勞動中的表現,作為期末勞動教育考核的一部分。
七、保障措施
1. 師資力量保障:組織勞動教育相關培訓,提升教師勞動教育專業水平;安排班主任、科任教師負責具體勞動教育工作。
2. 場地與物資保障:學校提供必要的勞動實踐場地(如校內綠化帶、勞動實踐基地等)和勞動工具,確保學生的實踐條件。
3. 安全保障:在勞動過程中,教師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安全教育,防范意外情況的發生,確保勞動教育安全有序進行。
八、預期效果
通過一學期的勞動教育,學生能夠在思想上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行動上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在生活中養成自立自強的習慣,并在集體勞動中增強團隊合作和責任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