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項里學校
(宿遷市實驗小學、南師附中宿遷分校學院路校區)
勞動教育調研報告
學校以蘇教版《勞動》為教材,每周1課時,開足開齊課程。
一、依托校園勞動基地,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責任感
我校以校園為勞動基地,以學生身心情況、學校勞動需求為出發點,以勞動周為活動單元,開展校園勞動實踐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保潔及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普及校園種植。學校將校內勞務納入勞動實踐范疇,如清掃公共區域(多功能室、會議室、圖書館、食堂、校園周邊區域等);布置公共區域的文化墻,大型或臨時活動的場地布置、物資采購搬運、人員接引等;日常勞動工具(掃帚、黑板擦、鐵鏟、課桌)的制作等。
同時開辟專門區域種植花草樹木,讓班級、學生認領綠植或“責任田”,在為集體、為他人服務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勞動的快樂,培養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以勞動為榮的觀念和態度。同時認真組織學生做好值日,清潔校園,增強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二、結合重要節日,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
學校還結合重要節日,積極組織開展全校性的勞動實踐活動,不斷掀起熱愛勞動、勞動光榮的教育高潮。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學雷鋒活動日”組織全校師生進行義務靚化城市街道的勞動實踐活動;結合““五一”勞動節”組織部分師生參加社區義務勞動;使學生通過實踐獲得一定的生活勞動技能和勞動知識,培養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三、聚焦生活需要,品味勞動樂趣
學校勞動教育密切關注學生生活中的勞動元素,聚焦整理與收納能力,利用學校教室的桌洞、圖書角、儀器室幫助學生發展勞動能力,學會用腦去解決勞動問題。
四、充分利用多種資源,拓寬勞動教育渠道
學校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邀請有一技之長的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結合自身專業給學生授課,有蛋糕制作、插花等,深受學生喜愛。同時我校協同社區建立志愿服務基地,在學生中組建“志愿服務隊”,利用休息日自覺擔當“社區小義工”,打掃小區衛生死角,清理墻面“牛皮癬”小廣告,清除綠化帶中白色污染品,盡己所能,服務他人,服務社會,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培養學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家庭是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我校通過家校溝通贏得家長的支持配合,使家長成為孩子進行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家校同盟形成勞動教育合力。針對學生年齡特點與成長規律分梯度設置家務勞動作業,分別制定學生家務勞動作業清單,從低到高,難度逐次增加,以便于形成序列性。學校設置必做項目和自選項目家務勞動作業,家務勞動作業以學生自主完成為基本方針,由家長負責指導、監督、檢查、評價,通過家務勞動聯系卡記錄反饋學生在家勞動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