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稱 | 宿城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
| 索引號 | 016180106/2020-00040 | 分類 | 統計公報 ??其他 ?? 其他 |
| 發布機構 | 宿城區統計局 | 發文日期 | |
| 文號 | 關鍵詞 | ||
| 文件下載 | |||
| 時效 | |||
2019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六個高質量”發展目標,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全區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一、 綜 合
經濟總量繼續擴大。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0.09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4.92億元,同比增長2.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0.5億元,同比增長6.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54.67億元,同比增長8.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2986元,同比增長6.8%。
注:2015年-2018年GDP總量根據四經普調整。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區三次產業結構為6.6:26.4: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與上年持平,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93.4%,比上年增0.3個百分點。
消費價格漲幅擴大。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上漲3.1%,比上年漲幅擴大1.0個百分點。八大類消費價格“七升一降”。其中,“七升”即為:食品煙酒上漲6.6%、衣著上漲2.7%、居住上漲2.3%、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3.6%、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1.0%、醫療保健上漲1.4%、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5.7%;“一降”即為:交通和通信下降1.4%。。
二、 農 業
農業生產平穩增長。2019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1.7億元,同比增長5.3%(現價)。其中,農業22.47億元,林業1.08億元,牧業7.16億元,漁業8.70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2.29億元,占比分別為53.8%、2.6%、17.2%、20.9%和5.5%。實現農業增加值26.4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3%。
糧食生產創歷史新高。全年糧食播種面積77.37萬畝,較上年增加0.06萬畝,增長0.08%;糧食單產為459.1公斤/畝,比去年增加10.9公斤/畝,增長2.4%,創建區以來單產最高水平;糧食總產35.52萬噸,較上年增加0.87萬噸,增長2.5%。
蔬菜生產較為穩定。宿城區立足主城區功能定位,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統領,以打造城市的“菜籃子”為主攻方向,圍繞“三片、五帶、兩特色鄉鎮”做好產業規劃布局,重點發展綠色果蔬業。全年完成蔬果種植面積10.99萬畝,同比增長1.9%。
林業生產健康發展。全年新建成片林0.361萬畝,農田林網1.46萬畝。全區共打造10個省級示范村,其中省級綠化示范村5個,省級“三化”示范村5個。林木覆蓋率達29.48%。
畜禽生產下滑較為明顯。受多種因素影響,全年生豬存欄2.98
萬頭,同比下降79.26%;家禽存欄198.7萬羽,同比下降23.81%;牛存欄1.27萬頭,同比下降3.05%;羊存欄0.52萬頭,同比增長8.33%。
漁業生產較為平穩。全區圍繞漁業項目工程建設,深化漁業
結構調整,推動全區漁業產業升級,漁業生產較為平穩。據統計,全區漁業養殖面積9.4萬畝;全年水產品產量3.09萬噸,同比增長0.6%。
現代農業高效發展。全年共流轉土地面積6.36萬畝,建成高效農業面積5.1萬畝,其中設施農業面積新增10790畝;完成標準化池塘改造7320畝,新增高效漁業設施面積2450畝,建設長江2號河蟹良種繁育示范基地500畝。新增家庭農場153個,獲批省級示范家庭農場3個、市級9個;創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5家,獲批省級示范聯合體1個、市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新增3家農業企業在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10個鄉鎮中102個村居達到市級“一村一品一店”標準,達標率82.26%。
三、工業和建筑業
規上工業生產持續增長。2019年,全區規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84.5億元,同比增長12.3%;實現增加值42.16億元,同比增長10.5%。從6月份開始,產值和增加值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7.02億元,同比增長5.9%。
億元企業貢獻突出。2019年,全區有42戶企業產值過億,與去年同期相比,凈增 11戶。產值過億元企業累計實現產值139.84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75.8%,同比增長9.5%,對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拉動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7.4個百分點。
千百億級產業四升兩降。 2019年,全區規上千百億元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54.97億元,同比增長8.6%,占規上工業總產值84.0%。其中,機電裝備實現工業總產值20.4億元,同比增長59.3%;家居制造實現工業總產值13.36億元,同比增長18.7%;新材料實現工業總產值1.58億元,同比增長44.9%;綠色建材實現工業總產值21.18億元,同比增長27.9%;食品飲料實現工業總產值29.96億元,同比下降6.0%;紡織服裝實現工業總產值68.49億元,同比下降0.8%。
2019年規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 產品名稱
|
計量單位
|
產量
|
比上年增長(%)
|
| 小麥粉
|
噸
|
656113
|
-0.7
|
| 大米
|
噸
|
45380
|
-5.3
|
| 飼料
|
噸
|
264740.25
|
-13.3
|
| 飲料酒
|
千升
|
58970.59
|
-13.5
|
| 紗
|
噸
|
1860
|
1.1
|
| 布
|
萬米
|
20296.44
|
-3.0
|
| 絨線(俗稱毛線)
|
噸
|
739.27
|
-28.1
|
| 毛紗
|
噸
|
3633
|
-6.0
|
| 毛機織物(呢絨)
|
萬米
|
690.2
|
18.4
|
| 化纖長絲機織物
|
萬米
|
371
|
-14.3
|
| 非織造布(無紡布)
|
噸
|
3973
|
31.6
|
| 服裝
|
萬件
|
3148.91
|
6.5
|
| 人造板
|
立方米
|
205584.71
|
-7.4
|
| 機制紙及紙板(外購原紙加工除外)
|
噸
|
1123
|
278.1
|
| 紙制品
|
噸
|
20307.34
|
18.8
|
| 化學纖維
|
噸
|
190376
|
1.1
|
| 塑料制品
|
噸
|
950
|
54.5
|
| 水泥
|
噸
|
362472
|
49.5
|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2127939.04
|
26.1
|
| 預應力混凝土樁
|
米
|
309334
|
-34.5
|
| 玻璃包裝容器
|
噸
|
35979
|
51.5
|
| 玻璃纖維紗
|
噸
|
411
|
21.8
|
| 纖維增強塑料制品
|
噸
|
10092
|
-1.6
|
| 鋼材
|
噸
|
24787
|
-4.7
|
| 金屬門窗及類似制品
|
噸
|
10973.94
|
-28.7
|
| 金屬壓力容器
|
噸
|
2793
|
-6.0
|
| 金屬包裝容器
|
噸
|
14253
|
1.1
|
| 鑄鐵件
|
噸
|
35920
|
167.1
|
| 變壓器
|
千伏安
|
285574
|
322.9
|
| 互感器
|
臺
|
11267
|
40.5
|
建筑業低位運行。2019年,全區列統的建筑企業實現總產值77.20億元,同比下降15.8%,較去年下滑14.6個百分點。其中建筑工程產值73.03億元,同比下降16.6%;安裝工程產值2.67億元,同比下降2.9%;其他產值1.5億元,同比增長15.3%。全年完成房屋施工面積506.1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0.1%,其中新開工面積290.1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2.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總體平穩。2019年,全區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3%。從產業看: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占全部投資的1.0%、21.7%、77.3%,同比分別增長40.5個百分點、下降8.8個百分點和增長46.3個百分點;從規??矗?/font>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9.6%,500-5000萬元項目投資同比下降83.3%。從結構看:工業投資同比下降8.8%,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2.9%,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52.4%。
基礎設施投資支撐作用顯著。今年以來,隨著徐淮鹽鐵路項目、國電二期項目、鎮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高鐵站連接線項目和綜合客運樞紐等項目的順利推進,全區基礎設施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全年全區基礎設施投資額同比增長12.9%,比2018年提高12.4個百分點,拉動全區投資增長4.3個百分點。
房地產開發投資高位增長。全年全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全區投資的41.2%,同比增長52.4%,高于總投資增速45.1個百分點,拉動全區投資增長15.5個百分點。
工業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全年全區工業投資同比下降8.8%,降幅逐月收窄,分別比1-6月、1-9月收窄0.5和3.5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增速經歷了從低開高走、急速下滑到平穩回升的過程。
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投資比重提升。隨著宿城區四所中小學、城投遠大建筑、天朔醫療等項目順利開工,全區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提升明顯。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個數42個,比去年同期增加23個,本年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8.5%,對全區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50.5%。
五、國內外貿易
國內消費運行平穩。2019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2.58億元,同比增長6.5%,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0.2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82億元,同比增長3.9%,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3.8個百分點。
從經營單位所在地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0.91億元,同比增長6.3%;農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67億元,同比增長6.8%,農村增速高于城鎮增速0.5個百分點。
從所屬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06.89億元,同比增長10.2%;住宿餐飲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9億元,同比下降26.7%,批發零售業增幅高于住宿餐飲業增速36.9個百分點。
從企業規模來看,限上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7.82億元,同比增長3.9%;限下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44.76億元,同比增長7.9%,限下增速高于限上增速4個百分點。
對外貿易增長較快。2019年,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44049萬美元,同比增長1.66%,其中出口38981萬美元,同比增長10.77%;進口5068萬美元、同比下降37.7%。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43374萬美元,占貨物進出口總額比重98.47%。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267萬美元,占外貿出口總額比重10.95%。
六、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支增長較快。2019年,全區實現財政總收入479468萬元,同比增長33.4%。其中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0061萬元,同比增長5.3%;政府性基金收入172434萬元,同比增長158.3%;中央級收入106915萬元,同比增長4.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占比82.4%。
分地區來看, 9個鄉鎮(不含洋北鎮)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835萬元,6個街道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9332萬元,宿城經濟開發區、運河宿遷港產業園(洋北)、城鄉統籌試驗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768萬元。
2019年,全區實現財政支出639968萬元,同比增長40%。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0700萬元,同比增長14.4%;政府性基金支出189209萬元,同比增長200%;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59萬元,同比下降83.2%。
金融信貸規模持續擴大。推動民豐銀行、江蘇銀行、農發行與我區簽訂總投資290億元的戰略合作協議。截止2019年末,全區16家銀行機構各項貸款余額817.01億元,比年初增加180.6億元,增長28.38%,其中制造業貸款余額207.95億元,比年初增加30.75億元,增長17.35%。
七、社會事業
科技創新取得突破。2019年,全區認定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98家,列入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企業22家。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4家,24家企業進入公示名單,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49家,三縣兩區中增幅最高,達63%。新增專利授權121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36件。全區有效發明專利20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22件,超過既定目標2.88件。新增注冊商標1462件,全區有效注冊商標5673件。
載體平臺建設不斷強化。6家企業申報省級研究生工作站、省級研發機構,36家企業開展市級研發機構績效評價,25家企業市級研發機構備案,新增市級以上研發機構2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達50%。大力推進5個科技綜合體建設,其中激光科技綜合體初具規模,已簽約入駐科技服務機構4家、擁有省級孵化器1個、市級研發機構7個。
文化事業繁榮興盛。年末全區共有表演團體3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圖書總藏量70.2萬冊,電影放映單位7個,公共歌舞廳50個,廣播電視站10個,獲市以上評比獲獎文藝作品22個。人均擁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面積0.4平方米,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率達100%,農村文化惠民活動完成942場。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100%。全年農家書屋組織全民閱讀活動1884場。居民綜合閱讀率達9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文旅融合,參加蘇州國際旅游展、海峽兩岸高雄旅展、北方旅游交易會等展會10余次。舉辦第三屆蠶桑旅游文化節、第十屆洋北西瓜文化節、陳集葡萄節等文旅活動,鄉村旅游推廣不斷深入。
教育事業優質發展。2019年,全區共有普通中學(無高中)18所,招生5878人,在校生15312人,畢業生3850人;職業中學2所,招生1584人,在校生4417人,畢業生1558人;小學18所,招生11761人,在校生67017人,畢業生8105人;幼兒園80所,招生9741人,在校生32592人,畢業生12424人;全區共有教職工數8209人,其中專任教師6440人。學前教育加快發展,創建省、市“優質幼兒園”12所。職業教育多樣發展,宿城中專創建成省現代化示范性職業學校、省智慧校園等5大省級品牌項目,省職業學校“領航學校”創建已公示,成為全市一年內完成省級創建項目數量最多的學校。社區教育爭創典型,獲省級“社區教育品牌項目”“優秀成人繼續教育機構”各1個,羅圩鄉“蔬果種植基地”創建成省級教育服務“三農”高水平示范基地。師資隊伍均衡發展,新增正高級教師3名、市“千名拔尖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培養對象2人,市實小、市實小幼兒園獲評第二批省級教師發展示范基地校。
體育事業成績斐然。鄉鎮生態體育公園建設全覆蓋。輸送的運動員羅靜、祁蕾在2019年場地自行車亞洲錦標賽包攬4枚金牌。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宿遷共獲8枚金牌,其中宿城區運動員獲6枚,打破兩項全國青年比賽記錄。省十九屆運動會總成績三縣兩區排名第一,被市政府表彰集體二等功。宿遷市五運會,宿城區代表團共獲金牌192.5枚,團體總分4289.2分,位列全市第二。
衛生事業不斷提升。年末全區共有衛生機構258個,比上年增長1.9%;衛生技術人員2152人,比上年增長8.5%;執業醫師415人,比上年增長3.5%;助理醫師496人,比上年增長68.7%;注冊護士1241人,比上年增長90.0%;衛生機構床位數1457張,比上年增長1.25%。
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加強結核病防控管理,全年投入21.6萬元,開展結核病篩查947人,完成全年任務數的105.2%。全年共發現轄區活動性結核病人173例,規范診療管理結核病人173例,規范管理率達到100%;做好出生缺陷綜合防治篩查,全區產前篩查率96%,新生兒疾病篩查率99.20%,有效減少了出生缺陷的發生,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輕社會和家庭負擔;做好育齡婦女“兩癌”篩查,投入130萬元,為全區35-64歲婦女開展免費宮頸癌、乳腺癌檢查,共檢查15763人,完成任務數的107.23%;加強公共場所母嬰設施建設,按照3萬元/個母嬰室建設標準,在市兒童醫院、區人民醫院、中央商場等17個公共場所建成“愛心母嬰室”。
生態環境建設成效顯著。PM2.5濃度均值為46μg/m3,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標率為64.4%。4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全面達標,連續三年穩定達標;斷面水質優于三類水的水體比例達到100%,為近三年內首次突破,超額完成本年度優三比例達到75%的考核目標。
八、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2019年,全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 5.98 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4.6萬人,工傷保險參保5萬人;助力落實社保扶貧工作,全區符合條件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3.74萬人,按100元/人/年標準,共計繳納374萬;落實企業降費減負政策,為全區企業降本減負近7000萬元。
就業創業形勢良好。精心打造 “周六招聘日”就業服務品牌,“春風行動”“清涼一夏”“金秋送崗”“暖冬行動”等系列招引活動,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優質服務。舉辦各類招聘活動99場次,進場招聘企業共200多家,達成用工意向1.2萬人。就業技能培訓6479人,城鎮新增就業621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開展各類創業培訓4276人,創辦經濟實體3966人,創業帶動就業17000余人。成功申報省優秀大學生創業項目3個,獲獎補資金30萬元。申報市級創業培訓基地1個。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2019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74.08萬人。其中:男性37.99萬人,女性36.09萬人,男女人口性別比為105(女性為100),常住人口60.53萬人。全區人口計劃生育率98.2%,人口出生率為10.21‰,人口死亡率為5.54‰,自然增長率為4.67‰。全區城鎮化率64.18%,比去年提高0.5個百分點。
居民收入穩定增長。2019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79元,同比增長8.9%。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77元,同比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51元,同比增長8.8%。城鄉收入差距逐漸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88:1。2019年宿城區城鎮居民人均消費19196元,同比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11844元,同比增長8.1%。
注:(1)本公報使用的數據為快報數。
(2)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