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稱 | 宿城區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
| 索引號 | 321302/2014-00406 | 分類 | 統計公報 ??統計 ?? 其他 |
| 發布機構 | 宿城區政府 | 發文日期 | |
| 文號 | 關鍵詞 | ||
| 文件下載 | |||
| 時效 | |||
2013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環境,全區上下緊緊圍繞 “一個總量強勁擴張,五個收入顯著提高”目標,深入推進“三大發展,九比競賽”活動,凝心聚力,務實苦干,全區經濟社會保持了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綜 合
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13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4.7億元,同比增長12.4%(同口徑,下同)。其中一產增加值16.66億元,同比增長2.6%;二產增加值84.03億元,同比增長14.0%;三產增加值114.01億元,同比增長12.7%。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8.7:46.1:45.2,調整為7.8:39.1:
53.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5370元,同比增長12%。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92.2%,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
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14.01億元,同比增長12.7%,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快于gdp增速0.3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3.1%,比上年提高7.9個百分點。
招商引資取得新成績。不斷創新招商機制,完善推進措施,強力突破重大項目。2013年,全區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開工項目35個,億元以上竣工項目26個,到位引資額72.4億元。全年實際到賬外資6400萬美元,同比增長23.1%。投資25億元的財茂科工貿城、15億元的杰龍晶瓷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投產。
小康建設再上臺階。據初步統計,全區四大類18項25個小康監測指標,全部達到省定小康標準。
居民消費價格運行平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8%,較上年回落2.2個百分點。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指數中,食品、煙酒、衣著、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居住分別上漲4.3%、0.3%、1.8%、1.3%和1.3%;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分別上升2.2%、1.0%,交通和通信下降0.5%。
二、農 業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88億元,現價同比增長8.44%。實現農業增加值19.8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3.1%。
糧食生產保持平穩,產量有所減少。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84.1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76.2萬畝;糧食總產30.88萬噸,比上年減少2.99萬噸;糧食單產441.2公斤/畝,比上年減少3.6公斤/畝。其中:小麥單產362.7公斤/畝,比上年減少19.6公斤/畝;水稻單產589.3公斤/畝,比上年減少4.2公斤/畝。
林、牧、漁業穩步發展。綠化造林工作取得新成績,全年共完成成片造林1.1萬畝,植樹132萬株,年末擁有林地面積32.3萬畝,高標準農田林網58萬畝,林木總量840萬株,活立木蓄積量345萬m3,森林覆蓋率達32.92%。全區生豬出欄19.78萬頭,同比增長3.45%,生豬存欄14.38萬頭,同比增長2.06%;家禽出欄535萬只,同比增長7.43%,家禽存欄295萬只,同比增長7.19%;牛、羊出欄分別是1.18萬頭、1.99萬頭,同比分別下降0.84%,1.49%。肉、蛋、奶產量穩定增長,全年肉類、禽蛋、牛奶總產量分別達到25.3萬噸、1.5萬噸和0.7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4.98%、7.10%和10.35%。2013年,水產品價格較往年有所上升,其中魚類價格增長10.35%,在效益、政策的雙重影響下,全區漁業生產較快增長。據統計,全區漁業養殖面積10萬畝,同比增長6.84%,水產品總產量278萬噸,同比減少4.47%。
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區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40.11萬千瓦,同比增長1.8%。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046臺,同比增長9.8%;小型拖拉機16850臺,同比減少7.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噸)4.9萬噸,同比增長4.3%。農村用電量34521萬千瓦時,同比增長8.6%。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總產值200.58億元,同比增長38.5%;實現增加值42.77億元,同比增長18.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按企業類型分:股份制企業實現增加值28.76億元,同比增長17.2%;外商及港澳臺企業實現增加值9.95億元,同比增長27.1%;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實現增加值3.73億元,同比增長1.5%。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實現增加值33.65億元,同比增長14.6%;重工業實現增加值9.12億元,同比增長33.9%。
運行質量不斷提高。規上企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01.38億元,同比增長35.3%;實現利稅16.76億元,同比增長80.6%,其中利潤11.08億元,同比增長52.6%。
主導產業優勢明顯。全區紡織服裝、食品釀造、機械電子、木材加工業等四大產業共完成增加值31.78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74.3%。其中紡織服裝業占據主導,實現增加值17.54億元,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41.0%。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全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62.29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1.1%,比上年同期提高7.8個百分點。
骨干企業進一步壯大。全區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企業34戶,比上年增加10戶,其中德順紡織、德力化纖、 五得利集團、澳鑫科技和箭鹿集團等五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
產品產量增多降少。列入統計的27個工業產品中, 19個產品產量實現較快增長,其中增幅在20%以上的有15個,占78.9%。
2013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表
| 主要產品 |
單位 |
產量 |
比上年增減(±%) |
| 小麥粉 |
噸 |
499318.00 |
53.75 |
| 大米 |
噸 |
102083.23 |
-10.41 |
| 飼料 |
噸 |
74251.93 |
31.62 |
| 醬油 |
噸 |
7668.60 |
15.34 |
| 飲料酒 |
千升 |
70294.80 |
37.77 |
| 紗 |
噸 |
3308.39 |
-93.59 |
| 布 |
萬米 |
25769.00 |
3.62 |
| 絨線(俗稱毛線) |
噸 |
113.85 |
249.23 |
| 毛機織物(呢絨) |
萬米 |
558.73 |
-5.73 |
| 服裝 |
萬件 |
281.83 |
27.69 |
| 人造板 |
立方米 |
29128.04 |
-22.43 |
| 紙制品 |
噸 |
2981.64 |
12.30 |
| 化學纖維 |
噸 |
225356.00 |
14.38 |
| 塑料制品 |
噸 |
2458.00 |
-76.99 |
| 水泥 |
噸 |
601667.70 |
60.06 |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1664826.00 |
34.20 |
| 預應力混凝土樁 |
米 |
1817276.00 |
181.95 |
| 日用玻璃制品 |
噸 |
3242.00 |
-71.52 |
| 玻璃包裝容器 |
噸 |
27669.00 |
76.49 |
| 玻璃纖維紗 |
噸 |
232.77 |
25.15 |
| 鋼材 |
噸 |
53039.57 |
22.92 |
| 金屬切削機床 |
臺 |
332.00 |
-15.95 |
| 滾動軸承 |
萬套 |
192.00 |
52.99 |
| 互感器 |
臺 |
2000.00 |
-51.00 |
| 鋰離子電池 |
只(自然只) |
39635.00 |
22.81 |
| 鉛酸蓄電池 |
千伏安時 |
1684402.00 |
32.22 |
| 燈具及照明裝置 |
套(臺、個) |
12347415.00 |
272.39 |
建筑業穩步增長。全區擁有三級以上資質等級企業130家,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54.8億元,同比增長13.1%;完成工程結算收入139.5億元,同比增長14.7%;實現工程結算利潤9.2億元,同比增長34.6%,完成建筑施工面積138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1.5%。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35.92億元,同比增長27.7%。按產業構成分:第一產業完成投資0.75億元,同比下降10.3%;第二產業完成投資78.61億元,同比增長27.2%;第三產業完成投資56.56億元,同比增長28.7%,其中房地產投資41.20億元,同比增長25.3%。
服務業投資快速增長。全年完成服務業投資56.56億元,同比增長28.7%,增幅高于總投資1個百分點,占投資總量的41.6%,同比增加0.8個百分點。
重大項目貢獻突出。全區108個在建項目中(不含房地產項目投資),億元以上項目40個,同比增加1個,累計完成投資71.49億元,同比增長45.9%。
民間投資占據主導。2013年,全區民間投資實現100.22億元,占全部投資比重達73.7%,對全區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74.8%。民間投資中,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1.68億元,同比增長66.1%;衛生和社會公共業投資1.08億元,同比增長64.1%;制造業投資70.83億元,同比增長27.9%;房地產開發投資25.87億元,同比增長22.5%。
五、國內、外貿易
國內消費穩步增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4.09億元,同比增長13.8%。按城鄉市場分,城鎮實現零售額88.0億元,同比增長13.5%;鄉村實現零售額16.09億元,同比增長15.2%。按消費形態分,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91.33億元,同比增長17.4%;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2.76億元,同比下降6.7%。按企業規模分,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55.81億元,同比增長9.9%;限額以下單位實現零售額48.28億元,同比增長18.6%。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中,列入統計的24類商品中,19類商品零售額實現增長,占總數的79.2%。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實現1.82億元,同比增長10.1%。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分類零售額
| 指標名稱 |
累計零售額 |
|
| 完成額(萬元) |
增幅(%) |
|
| 總計 |
544562.3 |
10.7 |
| 食品、飲料、煙酒類 |
55822.7 |
4.5 |
| (1)食品類 |
37422.2 |
1.7 |
| (2)飲料類 |
9888.9 |
7.6 |
| (3)煙酒類 |
8511.6 |
14.3 |
| 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 |
43133.9 |
8.6 |
| (1)服裝類 |
33507.7 |
7.5 |
| (2)鞋帽類 |
6317.6 |
11.7 |
| (3)針、紡織品類 |
3308.6 |
14.6 |
| 化妝品類 |
5654.4 |
-6.1 |
| 金銀珠寶類 |
23428 |
16 |
| 日用品類 |
17510.3
|
0.5 |
| 兒童玩具類 |
2591.4 |
-8.3 |
| 五金、電科類 |
457.4 |
15.1 |
| 體育、娛樂用品類 |
2038.1 |
44.4 |
| 書報雜志類 |
258 |
26.4 |
| 電子出版物和音像制品類 |
1213 |
32.6 |
| 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 |
46442.4 |
5.8 |
| 中西藥品類 |
3041.9 |
11.2 |
| 其中:西藥 |
1308.4 |
-10.3 |
| 中草藥及中成藥類 |
508.2 |
10.5 |
| 文化辦公用品類 |
6816.7 |
-16.4 |
| 家俱類 |
2353.2 |
13.8 |
| 通訊器材類 |
5360 |
-6.6 |
| 石油及制品類 |
89866.1 |
14 |
| 建筑及裝潢材料類 |
16 |
15.1 |
| 機電產品及設備類 |
5597.6 |
-30.2 |
| 汽車類 |
235285.1 |
15.8 |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76億美元,同比增長29.5%。其中,出口總額4.31億美元,同比增長26.0%;全年實際到賬外資6400萬美元,同比增長23.1%。
六、財 政
2013年,全區實現財政收入38.36億元,同口徑增收6.67億元,增長21.03%。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93億元,同口徑增收3.78億元,增長22%;基金收入10.89億元,同口徑增收2.64億元,增長31.99%;中央級收入6.53億元,同口徑增收0.25億元,增長3.9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占比86%。
2013年財政收入與2012年對比情況
單位:萬元
| 項目 |
實績對比 |
同比增減 |
||
| 2013年 |
2012年 |
增(減)收額 |
增減(%) |
|
| 一般預算收入 |
209333 |
171578 |
37755 |
22 |
| 其中:稅收收入 |
180087 |
142211 |
37876 |
26.6 |
| 基金預算收入 |
108927 |
82529 |
26398 |
32 |
| 中央級收入 |
65307 |
62805 |
2502 |
4 |
| 財政總收入 |
383567 |
316913 |
66654 |
21 |
分部門看,國稅部門完成“兩稅”及新增企業所得稅收入5.63億元,同口徑增收0.68億元,增長13.72%;地稅部門完成地方工商稅及企業養老金18.91億元,同口徑增收3.36億元,增長21.6%;財政部門完成非稅及基金收入13.82億元,同口徑增收2.63億元,增長23.48%。
分地區看,區直完成財政收入20.55億元,同比增長20%,鄉鎮完成財政收入5.73億元,同比增長23.8%;街道完成財政收入6.74億元,同比增長22.3%;園區完成財政收入5.25億元,同比增長20.7%。
全區實現財政支出38.06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7.19億元,同比增長1.2%。
七、社會事業
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全年獲批各類科技計劃項目57項,其中,國家星火計劃6個,國家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5個,省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21個,市級各類科技計劃25個;全年內獲批省市級工程研究中心14家,開發省市級以上新產品30個;全年獲批高新技術企業11家,其中江蘇固豐管樁集團有限公司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獲批省級高新技術產品22個,市級高新技術產品22個,技成果鑒定44項。獲得年度市級科技進步獎7項,獲得江蘇省科技型中小型企業等榮譽15項。
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有線電視“進村入戶”工程新增用戶1.8萬戶,區圖書館被評為國家一級館,蘇北琴書《白綾記》榮獲全國優秀曲藝作品銀獎。成功舉辦全國小輪車冠軍賽、江蘇省定向錦標賽,全面完成城市社區“十分鐘健身圈”建設任務。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不斷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九年一貫制宿遷學院附屬學校建成投入使用,新增省優質幼兒園2所、市優質幼兒園4所。年末擁有各類學校40所,其中:職業中學3所、初級中學20所、小學17所,共有在校生總人數59532人;共有幼兒園53所,在園幼兒27226人;共有教職工人數6498人,其中專任教師5304人。全年投入“校安工程”建設資金8000余萬元,改造校舍6萬平方米,被授予“江蘇省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先進集體”稱號。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授予宿城區“2013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稱號。
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現農村地區全覆蓋,藥品價格明顯下降,新建改造標準化村衛生室41個,基層就醫環境進一步改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9.6%,全年累計支付補償資金超過1億元。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和公共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區、鄉、村三級醫療保健網絡初步形成。全區擁有各類衛生醫療機構230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4個,民營醫院衛生院219個。全區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129人,其中執業醫師261人。注冊護士239人。年末擁有衛生醫療機構床位數830張。高分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暗訪考評。
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公眾對城鄉環境滿意率80%,功能區環境噪聲達標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80%,環境空氣質量良好天數百分率61.1%。創模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順利通過省級預評估。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3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70.25萬人。其中:男性36.14萬人,女性34.11萬人,男女人口性別比為105.9(女性為100)。
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繼續走在全市前列。2013年,全區人口計劃生育率95.5%,人口出生率為8.69‰,人口死亡率為3.97‰,自然增長率為4.72‰。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2013年,全區城鄉居民收入分別突破2萬元、1萬元大關,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325元,同比增長11.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655元,同比增長12.0%。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135元,同比增長10.7%;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647元,同比增長16.7%。
社會保障日臻完善。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數7421人,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再就業287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6%。加強就業培訓,全年城鄉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10500人;創業培訓1026人。農村勞動力轉移0.85萬人。社保體系不斷健全,全年職工“五險”參保人數穩步增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保險人數分別達到55946人、51000人、33522、38296人和23150人。城鎮勞動保障三大保險覆蓋面達96.4%,其中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97.0%,城鎮失業保險覆蓋面96.1%,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96.0%。
社會救濟面進一步擴大。全年社會救濟39717人,集體供養五保人數2128人,供給金額977.2萬元。城鄉低保金標準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350元和270元,農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5100元和4300元。及時發放尊老金804萬元,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站20個、城市小型托老所3個、農村關愛之家2個、省級示范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20萬元。城鄉低保人員實現動態管理下應保盡保。住房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新開工保障性住房8312套,基本建成3609套,如期完成市政府下達的建設任務。
注:(1)本公報使用的數據為快報數。
(2)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