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太湖路小學勞動教育開展情況
陶行知先生說過:“勞動教育的目的,在謀手腦相長,以增進自立之能力,獲得事物之真知、了解勞動者之甘苦。”自古以來,人們就憧憬山水為鄰,花鳥相伴的田園生活,暢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愜意,“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閑適。在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的今天,大多數學生沒有田園生活、勞動的實踐和體驗,而太湖路校區,就為學生開辟了田園生活的場域,讓學生全程參與田園勞動,下面我首先匯報一下我們的田園實踐家課程。
田園實踐家課程通過“養耕”“采收”“炊饌”實踐,引導學生全程參與耕種管養——豐收采摘——烹飪食用。幫助學生樹立勞動觀念,培養勞動習慣,提升勞動能力,促進品格提升。我結合幾個活動匯報下太湖路校區小小實踐家課程。
山楂樹主題勞動實踐:
1. 養耕實踐:山楂樹分配給三年級每班1課,學生負責日常的剪枝、施肥、治蟲等管養。
2. 采收實踐:山楂成熟了,全員參與采摘自己管養的山楂。
3. 炊饌實踐:學生將采摘的山楂進行淘洗、晾曬,制作成冰糖葫蘆,一起品嘗。
結合勞動教育,我們對學科融合也作出了有意義的探索。各學科至少留出一節課圍繞山楂樹展開,科學老師講山楂樹管養;語文老師帶領學生收集與山楂有關的古詩詞,以山楂樹為主題撰寫作文;數學老師布置測量、產量計算等習題;美術老師帶領學生畫山楂;音樂老師教唱《山楂樹》歌曲……
除此之外,我們還開展園地實踐,取名“小水滴實踐園”。小水滴實踐園,分地到班,班主任及相關課程教師組成勞動導師組,利用科學課上所學的知識及課外了解到的各種植物的種植知識,到學校小水滴實踐園進行實際操作,組織學生在實踐園中開展蔬菜種植作業。各班學生到小水滴實踐園進行勞動的時候,一開始狀況頻出:有些學生不用工具,直接用手翻土、有些學生不松土直接將種子埋進去……勞動指導老師發現各種問題后,耐心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講明勞動是辛苦的,但是通過辛苦的勞動能得到豐收的快樂。
為了將此項活動深入開展,我們正在把學校整個場域打造成果園、蔬園、花園。
1.果園:桃樹、李子樹、碧根果、梨樹、石榴、冬棗、山楂、柿子、無花果、蘋果,每種10棵,合計100棵。
2.蔬園:設計了約400平方的小水滴實踐園。
3.花園:臘梅、紅梅、美人梅、金枝梅、垂絲海棠、西府海棠、紫薇、紫荊、玉蘭、櫻花、桂花、月季……各種花樹約200棵。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弘揚勞動精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也提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勞動教育重返“五育”,并由“五育并舉”走向“五育融合” ?!读x務 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 年版)》明確和細化了中小學勞動任務群,日常清潔、種菜養禽、煮飯燉湯、修理家電等都含在其中。田園實踐家,只是我校“小小實踐家”勞動課程體系中生產實踐中的一項。
日常生活是“行走的課堂”,每個學生在家、在校都有自己的勞動崗位,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小幫廚課程:學生到餐廳擇菜,擺放餐具、水果,飯后整理餐桌;走進烹飪教室學習做菜、進行廚藝大比拼。我們太湖路的小廚師們水平一流,做菜色香味俱全,崔校長吃了都說好。
小小工程師課程:將淘汰的電腦主機放在教室里,每班放一個月,在一個月班內所有學生都要完成一次拆卸和安裝。
生產實踐:包括田園實踐家(農業生產)和一手創“皂”(工業生產)兩大課程。田園實踐家課程除了果樹管養還有喂兔子、種植蔬菜、主題研學等。
一手創“皂” :無患子是古老、天然的洗滌果實,被稱作“肥皂樹”,可制造“天然無公害洗潔劑”,歐洲人,更是喜歡將無患子的果皮,不經加工,原原本本的包裹在棉織袋子內,泡水搓擠,使其產生泡沫,直接用于洗衣、洗澡。我們學校有20棵無患子樹,我們就地取材,開發了一手創“皂” 課程。
服務性實踐:過去,課堂是我們的世界;現在,世界是我們的課堂。我們組織學生走進醫院、銀行、商場等,進行職業體驗和志愿服務。
勞動教育不能紙上談兵、僅停留在認知層面,應當注重學生的實踐和體驗。我們的“小小實踐家”勞動課程,就是希望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掌握一定的勞動知識與技能,在形成勞動習慣的基礎上,樹立起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勞動情感和勞動品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