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車中心小學藝術教育特色發展及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方案
一、藝術教育特色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
以藝術教育為切入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藝術修養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通過藝術教育特色發展,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藝術教育品牌,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和教育質量。
具體目標
在藝術課程設置方面,構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藝術課程體系,確保藝術課程的開足開齊,豐富藝術課程的內容和形式。
在藝術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培養一支專業素質高、教學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的藝術教師隊伍,為藝術教育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藝術活動開展方面,組織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如校園藝術節、藝術社團活動、藝術比賽等,為學生提供展示藝術才華的平臺,營造濃厚的校園藝術氛圍。
在藝術教育成果方面,力爭在各級各類藝術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培養一批具有藝術特長的學生,提高學校的藝術教育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藝術教育特色發展內容
藝術課程建設
優化藝術課程設置。按照國家課程標準,開足開齊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開發具有本校特色的藝術校本課程,如書法、舞蹈、戲劇、手工制作等,豐富學生的藝術學習內容。
創新藝術教學方法。倡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合作學習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藝術教學質量。
加強藝術課程評價。建立科學合理的藝術課程評價體系,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全面評價學生的藝術素養。
藝術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藝術教師培訓。定期組織藝術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活動,如專業技能培訓、教學方法培訓、課程改革培訓等,不斷提高藝術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
鼓勵藝術教師進修。支持藝術教師參加高學歷進修和專業進修,提高藝術教師的學歷層次和專業水平。
引進優秀藝術人才。通過招聘、人才引進等方式,吸引優秀的藝術人才加入學校藝術教師隊伍,充實藝術師資力量。
建立藝術教師激勵機制。對在藝術教育教學工作中表現突出的藝術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激發藝術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藝術活動開展
舉辦校園藝術節。每年舉辦一次校園藝術節,活動內容包括文藝演出、藝術作品展覽、藝術講座等,為學生提供展示藝術才華的平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組織藝術社團活動。成立書法、繪畫、舞蹈、合唱、戲劇等藝術社團,安排專業教師指導,定期開展社團活動,培養學生的藝術興趣和特長。
開展藝術比賽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藝術比賽,如音樂比賽、美術比賽、舞蹈比賽等,通過比賽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和競爭意識。
開展藝術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藝術實踐活動,如參觀美術館、博物館、藝術展覽等,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增強學生的藝術感受力和表現力。
校園藝術文化建設
營造藝術氛圍。在校園內設置藝術宣傳欄、藝術雕塑、藝術壁畫等,展示學生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名家的作品,營造濃厚的校園藝術氛圍。
開展藝術主題活動。結合重大節日、紀念日等,開展藝術主題活動,如 “五一” 勞動節書畫比賽、“六一” 兒童節文藝匯演、“十一” 國慶節歌唱比賽等,增強學生的藝術情感和愛國情懷。
加強藝術宣傳教育。通過校園網、校報、校園廣播等媒體,宣傳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和學校藝術教育的成果,提高師生和家長對藝術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三、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方案
測評目的
全面了解學生的藝術素質發展狀況,為學生的藝術學習和發展提供指導和幫助。
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生藝術素質評價體系,促進學校藝術教育的規范化和科學化發展。
為學校藝術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依據,推動學校藝術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
測評原則
全面性原則。測評內容涵蓋學生藝術課程學習、藝術實踐活動、藝術特長發展等方面,全面評價學生的藝術素質。
客觀性原則。測評標準明確,測評方法科學,測評過程公正,確保測評結果的客觀真實。
發展性原則。關注學生的藝術學習過程和發展潛力,以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的藝術素質,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藝術學習和實踐活動,不斷提高藝術素養。
激勵性原則。通過測評,發現學生的藝術特長和優點,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激發學生的藝術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促進學生藝術素質的全面發展。
測評內容和指標
藝術課程學習(30 分)
課堂表現(10 分):包括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參與度、學習態度等。
作業完成情況(10 分):根據學生完成藝術作業的質量、數量和及時性進行評價。
學業成績(10 分):以學生藝術課程的期末考試成績為依據進行評價。
藝術實踐活動(30 分)
參與度(10 分):記錄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藝術實踐活動的次數和表現,如校園藝術節、藝術社團活動、藝術比賽等。
表現水平(10 分):根據學生在藝術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如表演技巧、作品質量等進行評價。
獲獎情況(10 分):對學生在各級各類藝術比賽中獲得的獎項進行加分,國家級獎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