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園安全管理制度
1. 門禁管理
1. 學校設立專門的門禁系統,嚴格控制人員和車輛進出校園。
2. 保安人員 24 小時值班,對進出人員進行身份核實和登記,來訪人員需出示有效證件并說明來訪事由,經被訪人員確認后方可進入校園。
3. 學生在上課期間離校,需持有班主任或學校相關部門出具的請假條,并由家長到校門口接領。
4. 嚴禁無關人員和危險物品進入校園,對攜帶可疑物品的人員要進行檢查。
2. 校園巡邏
1. 保安人員定期對校園進行巡邏,巡邏時間和路線要合理安排,確保校園各個區域都能得到有效巡查。
2. 巡邏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校園內的安全狀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如火災隱患、設施損壞、人員違規行為等。
3. 加強對校園重點部位的巡邏,如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食堂、圖書館、體育館等,夜間要增加巡邏頻次。
3. 校園設施安全管理
1. 定期對校園建筑、教學設施、體育器材、水電設備等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安全隱患及時進行維修和整改。
2. 建立校園設施安全檔案,記錄設施的檢查、維修和保養情況,確保設施安全運行。
3. 對校園內的樓梯、欄桿、門窗等設施要經常檢查,確保其牢固可靠,防止學生發生意外事故。
4. 在校園內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提醒師生注意安全。
二、學生安全管理制度
1. 安全教育
1. 將安全教育納入學校教學計劃,定期開展安全教育課程和活動,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2. 安全教育內容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安全、防觸電安全、防意外傷害安全等方面。
3. 通過主題班會、講座、演練、宣傳欄等多種形式進行安全教育,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識和技能。
4. 加強對特殊學生的安全教育,如智力障礙程度較重的學生,要采取個性化的教育方式,確保他們能夠理解和掌握安全知識。
2. 學生活動安全管理
1. 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時,要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和安全預案,明確活動負責人和安全責任人。
2. 活動前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告知活動的注意事項和安全要求。對活動場地和設施進行安全檢查,確保活動安全進行。
3. 在活動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指導,密切關注學生的身體狀況和行為表現,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4. 如組織學生外出活動,需提前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并與家長簽訂安全責任書,告知家長活動的時間、地點、內容和安全注意事項。
3. 學生心理健康安全管理
1. 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跟蹤和評估。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及時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并進行心理輔導和干預。
2. 配備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和心理咨詢服務,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導和幫助。
3. 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及時了解學生在家中的心理狀況,共同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 營造良好的校園心理氛圍,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優化校園環境等方式,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心理負擔,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三、教學安全管理制度
1. 教學設施設備安全管理
1. 教學設施設備的采購要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安裝和使用要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定期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其安全運行。
2. 實驗室、計算機房、多媒體教室等特殊教學場所要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設備的管理和維護,防止發生安全事故。
3. 教師在使用教學設施設備前,要對設備進行檢查,確保設備正常運行,發現問題及時報告維修人員。
4. 對學生進行教學設施設備使用安全教育,讓學生了解設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遵守操作規程,防止因操作不當導致安全事故。
2. 教學活動安全管理
1. 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體狀況和認知能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避免因教學活動強度過大或方法不當對學生造成傷害。
2.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等因素,合理安排體育項目和運動量,做好熱身活動和安全保護措施,防止學生發生運動損傷。
3.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嚴格遵守實驗操作規程,對學生進行實驗安全教育,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實驗儀器和藥品,防止發生實驗事故。
4.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發現和處理學生的異常行為,避免因學生之間的沖突或其他原因導致安全事故。
3. 教學環境安全管理
1. 保持教室、實驗室、辦公室等教學場所的整潔衛生,定期進行通風換氣,為師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2. 加強對教學場所的安全檢查,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整改。如教室的桌椅、門窗、照明設備等要經常檢查,確保其安全可靠。
3. 對教學場所的電器設備要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防止因電氣故障引發火災等安全事故。嚴禁學生在教學場所內私自使用電器設備。
四、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 食品采購與儲存管理
1. 學校食堂要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從正規渠道采購食品和原材料,建立食品采購臺賬,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保質期、供應商名稱及聯系方式等信息。
2. 采購的食品和原材料要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嚴禁采購三無食品、過期食品、變質食品和假冒偽劣食品。
3. 食品儲存要分類存放,保持倉庫通風良好,干燥清潔,防止食品受潮、發霉、變質。對庫存食品要定期進行檢查,及時清理過期和變質食品。
4. 食品倉庫要設置專人管理,嚴格執行出入庫登記制度,確保食品儲存安全。
2. 食品加工與烹飪管理
1. 食堂從業人員要持健康證上崗,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掌握食品加工和烹飪的操作規程和衛生要求。
2. 食品加工過程要嚴格遵守衛生標準,做到生熟分開、葷素分開,防止交叉污染。加工食品的工具和容器要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潔衛生。
3. 按照食品烹飪要求進行烹飪,確保食品熟透,避免食用半生不熟的食品。烹飪過程中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規定的使用范圍和使用量使用。
4. 食品加工完成后,要及時進行留樣,留樣食品應按照品種、批次分別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閉專用容器內,在冷藏條件下存放 48 小時以上,每個品種留樣量不少于 125 克,并做好留樣記錄。
3. 食堂環境衛生管理
1. 食堂要保持內外環境整潔衛生,定期進行清潔消毒。餐廳地面、桌椅要及時清掃和擦拭,保持干凈整潔。廚房墻壁、天花板、門窗要定期清洗,保持無油污、無灰塵、無蜘蛛網。
2. 食堂要設置垃圾桶,垃圾要及時清理,分類存放,做到日產日清。垃圾桶要定期清洗消毒,防止滋生細菌和害蟲。
3. 加強對食堂周邊環境的管理,保持周邊環境整潔衛生,防止污染源對食堂食品造成污染。
4. 餐具清洗消毒管理
1. 食堂要配備專用的餐具清洗消毒設備,對餐具進行清洗消毒。餐具清洗要按照一刮、二洗、三沖、四消毒、五保潔的程序進行操作。
2. 消毒后的餐具要存放在專用的保潔柜內,保潔柜要定期進行清洗消毒,保持清潔衛生。嚴禁使用未經消毒的餐具。
3. 定期對餐具消毒效果進行檢測,確保餐具消毒符合衛生標準。如發現餐具消毒不合格,要及時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進行整改。
五、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 消防設施設備管理
1. 學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消防設施和器材,如滅火器、消火栓、消防水帶、消防噴淋系統、火災報警系統等,并定期進行檢查、維護和保養,確保消防設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2. 建立消防設施設備檔案,記錄消防設施設備的型號、規格、購置時間、安裝位置、維護保養情況等信息。
3. 對消防設施設備進行定期檢測,確保其性能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如發現消防設施設備損壞或失效,要及時進行維修或更換。
4. 嚴禁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設施和器材,確保消防設施和器材的正常使用。
2. 消防安全檢查與隱患排查
1. 學校定期組織消防安全檢查,檢查內容包括消防設施設備的運行情況、電氣線路的安全狀況、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情況、消防通道的暢通情況等。
2. 建立消防安全隱患排查制度,對檢查中發現的消防安全隱患要及時進行登記,明確整改責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確保隱患得到及時整改。
3. 加強對重點部位的消防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如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食堂、圖書館、體育館等人員密集場所和易燃易爆場所,要加大檢查頻次,及時發現和消除火災隱患。
4. 對重大火災隱患要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確保學校消防安全。
3. 消防安全教育培訓
1. 將消防安全教育納入學校安全教育內容,定期開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訓活動,提高師生的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
2. 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內容包括消防法律法規、火災預防知識、火災報警方法、滅火器的使用方法、火災逃生自救技能等。
3. 通過舉辦消防安全知識講座、開展消防演練、制作消防安全宣傳展板等形式進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訓,讓師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識和技能。
4. 組織師生參加消防安全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消防隊、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增強師生的消防安全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
4. 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制定與演練
1. 學校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預案要明確組織機構、報警和接警處置程序、應急疏散的組織程序和措施、撲救初起火災的程序和措施、通訊聯絡和安全防護救護的程序和措施等內容。
2. 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要定期進行修訂和完善,確保預案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3. 學校定期組織師生進行滅火和應急疏散演練,演練要按照預案的要求進行,做到組織有序、分工明確、行動迅速、措施得當。通過演練,讓師生熟悉火災發生時的應急處置程序和方法,提高師生的應急反應能力和自防自救能力。
六、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1. 校園內交通安全管理
1. 在校園內設置交通標志、標線和減速帶等交通設施,規范校園內交通秩序。
2. 限制校園內車輛行駛速度,確保行人安全。校園內主要道路設置限速標志,機動車行駛速度不得超過規定時速。
3. 加強對校園內車輛的管理,規定車輛行駛路線和停放位置。嚴禁車輛在校園內亂停亂放,阻礙交通。
4. 對校園內的非機動車進行規范管理,要求非機動車駕駛人遵守交通規則,佩戴安全頭盔,不得載人、逆行、闖紅燈等。
5. 在學生上下學高峰期,安排專人在校園門口和主要路口進行交通疏導,確保學生安全通行。
2. 學生校外交通安全教育
1. 將交通安全教育納入學校安全教育內容,定期開展學生校外交通安全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2. 教育學生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注意觀察交通信號燈,不得在馬路上追逐打鬧、嬉戲玩耍。
3. 教育學生乘坐公交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時,要排隊上車,文明乘車,不得在車內大聲喧嘩、隨意走動、將頭和手伸出窗外等。
4. 教育學生不得乘坐無牌無證、超員超載、非法營運的車輛,不乘坐農用車、拖拉機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車輛。
5. 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提醒家長關注學生校外交通安全,教育家長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3. 校車安全管理
1. 學校如有校車,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校車使用許可,并定期對校車進行安全檢查和維護保養,確保校車安全運行。
2. 校車駕駛員要具備相應的駕駛資格和良好的駕駛記錄,定期參加交通安全培訓和教育,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確保行車安全。
3. 建立校車管理制度,明確校車的行駛路線、停靠站點、發車時間等,確保校車運行規范有序。
4. 安排專人負責學生上下學的接送工作,與家長做好交接手續,確保學生安全乘車。
5. 加強對學生的校車安全教育,讓學生了解校車的安全設施和使用方法,遵守校車乘車紀律,系好安全帶,不得在車內隨意走動、打鬧等。
七、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與處理
1. 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制定
1. 學校制定各類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包括火災事故應急預案、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校園意外傷害事故應急預案、地震應急預案等。
2. 應急預案要明確應急組織機構、應急救援隊伍、應急處置程序、應急保障措施等內容,確保在發生安全事故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應急處置。
3. 應急預案要定期進行修訂和完善,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和演練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提高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2. 安全事故應急處置
1. 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學校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迅速組織應急救援隊伍進行救援,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發展,防止事故擴大。
2. 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及時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遲報。同時,要及時通知學生家長,告知事故的基本情況和處理進展。
3. 在應急處置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現場,以便后續進行事故調查和處理。對受傷人員要及時進行救治,確保傷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3. 安全事故調查與處理
1. 安全事故發生后,學校要配合相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查明事故原因、經過和責任。
2. 根據事故調查結果,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同時,要認真總結事故教訓,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3. 對安全事故的處理結果要及時向師生和家長進行通報,接受社會監督。同時,要做好事故的善后工作,妥善處理好受傷人員的救治、賠償等問題,維護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和社會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