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則
(一)目的與依據
為及時有效預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全面提高學校對食品安全事故的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規范和指導應急處理工作,高效組織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事故危害,切實保障師生的生命健康,維護校園安全和社會穩定,根據《四川省教育系統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四川省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我校的具體情況,制定本預案。
(二)適用范圍
在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中發生食源性疾患,造成師生病亡或者可能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食品安全事故適用本預案。
(三)工作原則
1.明確職責、落實責任。按照“校長統一領導、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各部門協調配合”的食品安全工作機制,實行食品安全事故分級管理、分級響應,落實各自職責。發生突發食品安全事故后學校負責人要立即深入第一線,掌握情況,開展工作,控制局面。
2.科學決策、群防群控。依靠科技,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發生突發食品安全事故后,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要迅速與衛生、食藥監等部門聯系,形成各相關部門聯動,群防群控的有效處置工作格局。
3.預防為主、及時控制。學校要建立與當地衛生、食藥監等部門情報聯系機制,加強學校日常監測,認真排查各類食品安全隱患,強化信息的廣泛收集,對各類可能引發突發食品安全事故的情況及時進行分析、評估和預警,落實各項防范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設備的應急儲備工作,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
4.快速反應、立即行動。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嚴格控制事態發展,有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救治、處理及整改工作。
5.以人為本,生命至上。處置突發食品安全事故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始終把保護師生健康和生命放在第一位,特別是對危重病人要不惜代價地迅速組織救治。
二、應急處理指揮機構及其職責
(一)學校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董良軍(書記)
全面負責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學校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
副組長:高聞翼(校長)
具體負責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學校食品安全直接責任人。
成 員:付立 、李冬艷
協助組長、副組長全面負責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為學校食品安全具體責任人。
(二)搶險救援組
組 長:董良軍
副組長:高聞翼
成 員:李巍巍 王景
職 責:負責事故搶險救援工作的具體實施。組長負責人員的分派調度,科學組織,始終堅持在事故第一線。其他成員按照安排,分工合作,緊密配合,及時疏導師生,維護治安,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盡最大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
(三)信息聯絡組
組 長:董良軍
副組長:高聞翼
成 員:李靜 王清華
職 責: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內向當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衛生、食藥監等部門報告災情,每天應將事故發展變化情況進行報告,并保持通訊暢通,堅持值班電話24小時值守。
(四)后勤保障組
組 長:董良軍
副組長:高聞翼
成 員:李靜 胡學艷
職 責:負責事故搶險救援各類經費物資的籌備工作,各種事故搶險器材的發放,保障事故搶險救援小組的一切供給和正常需求。
(五)交通運輸組
組 長:董良軍
副組長:高聞翼
成 員:李靜 胡學艷
職 責:負責事故搶險救援車輛調度,保障救援人員交通需求及各種事故搶險器材的運輸。
(六)善后工作組
組 長:董良軍
副組長:高聞翼
成 員:李巍巍 孔娟
職 責:統計事故病情損失,并按要求上報相關部門;妥善安置師生員工,盡快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三、預防預警
(一)責任落實
學校應建立健全衛生防疫與食品安全工作責任制,并將責任分解落實到部門和具體責任人。
(二)加強日常監管
學校相關部門應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對重點品種、重點環節、重點場所(食堂、校園商店),尤其是食品采購、操作加工過程、貯藏、消費等環節的食品安全的日常監管。按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發展規律和特點,及時分析對師生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發展趨勢,及時作出預警。
(三)食品安全操作規范
1.食堂必須取得餐飲服務許可,食堂從業人員必須持健康合格證上崗;嚴禁非工作人員隨意進出食堂。
2.學校農產品及大宗食品統一采購配送;不得采購和加工變質腐爛的食品和未經化驗鑒定許可的野生動植物;嚴禁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嚴禁違規加工制作野生毒蕈、發芽土豆、霉變紅薯、鮮黃花菜等高風險食品;加工制作四季豆、豆漿等食品時必須燒熟煮透。每天堅持食品留樣制度,并作好詳細、準確的記錄。
3.食品庫房應當保持干燥、陰涼、通風;食品貯存應當分類、分架、隔墻、離地存放,標示明顯,安全管理,防止食品霉爛變質;食品冷藏、冷凍柜應確保食品冷藏、冷凍溫度達到要求;嚴禁將食品與非食品、有毒物質存放在一起;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及時清理銷毀變質和過期的食品。
4.食品加工應當燒熟煮透;生熟食品應分開存放,配餐間由專人負責;加工生熟食物的刀、菜墩及用具應當分開,并有明顯標識;未銷售完的食品應冷藏保鮮,食用前仔細檢查并充分加熱;不得加工制作冷葷涼菜。
5.烹飪后至食用超過2小時的,應當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條件下存放;食堂提供的每餐次食品必須留樣,按品種分別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專用密閉容器內,在專用冷藏設施中存放48小時以上,每個品種留樣量不少于100g。
6.接觸食品的所有物品應清洗干凈,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應洗凈后進行消毒。
7.食堂不得超劑量、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存放應有固定的場所,標識“食品添加劑”字樣,盛裝容器上應標明食品添加劑名稱,嚴格“專人采購、專人保管、專人領用、專人登記、專柜保存、專用稱量”。
8.從業人員加工食品時應正確穿戴清潔衛生的工作衣帽;不留長指甲,不留長發,不吸煙,勤洗手,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每日進行晨檢。
9.食堂加工處理的廢棄物、垃圾應放入加蓋的垃圾箱內。
10.食品原料采購與貯存、食品加工、銷售、餐飲具消毒、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和培訓管理、餐廚廢棄物處置、食堂安全保衛、應急預案演練等各環節應有詳細完備的記錄。
11.每年按照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進行水質監測;蓄水池應當加蓋加鎖,定期清洗、消毒,防止污染。
12.做好食堂的安全保衛工作,存放有毒有害試劑、藥品的物品柜應設置雙鎖、雙人管理,并建立嚴格的領用登記制度;防止在食品中人為投毒。
(四)信息聯動,與教育行政部門及衛生、食藥監等部門加強信息聯動,及時收集所在地區突發食品安全事故發生信息,對各類可能引發學校突發食品安全事故的情況及時進行分析并發出預警;公布相關機構與人員通訊。
(五)培訓和演練,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食品安全事故應急知識和食品安全知識的教育,提高師生員工的風險和責任意識,正確引導消費;定期進行應急預案演練。
(六)報告制度
1.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發現)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報告學校食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向教育行政及衛生、食藥監等有關部門報告。
2.責任報告人:校園食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和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從事食品行業的工作人員;學校師生員工。
四、應急措施
學校應急反應流程圖
![]()

(一)啟動預案
現場教職員工、學生通知學校信息報告人,15min內信息報告人報告學校食品安全領導小組,啟動應急預案。學校領導接到報告后,30min內趕赴現場,組織開展應急措施。
(二)組織救援
立即撥打“120”;集中患者;相關人員、學校安保人員到現場維持秩序,關閉校門,疏導急救通道,防止校外人員涌入學校影響正常的急救工作。
(三)停止活動
立即停止食堂的供餐及生產活動。
(四)封存控制
封存可能導致食物安全事故的剩余食物及原料、留樣食品,或追回已出售(發出)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封存工具、設備和現場;控制或切斷可疑水源;從業人員不得流失。
(五)及時報告
學校信息報告人在事故發生后2小時內向教育行政部門及衛生、食藥監等部門報告;如懷疑是人為投毒,應立即向當地公安部門報告。報告內容包括事故發生時間、地點、患病(中毒)人員主要癥狀、人數等。事故處置過程中,學校每天應將事故發展變化情況報告教育行政及衛生、食藥監等有關部門。
(六)調查及處理
配合衛生部門、食藥監部門進行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按照要求提供相關資料和樣品,或配合公安部門進行現場取樣,開展偵破工作;待現場調查取證結束后,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進行消毒和處理,或對相關人員進行隔離。
(七)信息發布
各類人員不得以個人名義向外擴散消息,更不得進行渲染和夸大,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
(八)穩定情緒
事故發生后,與中毒人員家長、家屬進行聯系,通報情況,做好思想工作;做好患病(中毒)人員的心理舒緩工作,積極配合醫院醫務人員進行治療,爭取早日康復;組織其余學生回到教室,并從心理學角度疏導學生的心理,等待學校領導的通知;提供食品。
(九)排查可疑人員
對共同進餐的學生進行排查,包括24-48小時內進餐食譜、同餐人員發病情況等。
五、恢復處置
(一)善后處理
配合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求做好各項處理措施,盡快恢復正常教學秩序,保持社會穩定,包括向受害和受影響人員提供食品,妥善安置、慰問及補償、保險受理等。對學校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報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當地政府及衛生、食藥監部門,請求支持和幫助。
(二)責任追究
對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預防、通報、報告、調查、控制和處理過程中,有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行為的,配合紀檢監察等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三)總結報告
善后處置工作結束后,學校食品安全應急工作小組應總結分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對食品安全事故反映出的問題、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有關部門提出的整改意見進行整改,并完善應急預案。完成應急救援總結報告,報送教育局,同時抄報食品藥品監管局、衛健委。
宿城區宿城區啟智學校
2024.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