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河初中教科研管理制度
為了認真落實“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發展戰略,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實效性,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現結合學校的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1.每位任課教師每年精讀一本教育理論著作,并寫好讀書心得。
2.每位教師每周記錄一篇讀書筆記,每月進行月查。
3.每兩周由各教研組長組織一次教研活動,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知識,就教育熱點、難點、疑點等問題組織大家討論。每位教師將理論知識作好文字記載,并填寫好教研活動記錄。組織各類學術交流活動的開展。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積極組織和鼓勵教師進行科研工作。
4.加強對青年教師尤其是新教師的培養指導。青年教師主要在教學、科研實踐中培養提高,要高標準、嚴要求,并有專人指導。開發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工作,由教科室負責開展“以老帶新”的拜師學藝活動。
5.全校所有任課教師和主要領導都要按要求參加聽課,完成學校規定的次數,并作好聽課筆記,進行詳細認真的評議。學校組織的公開課、示范課等教師要自覺聽課。
6.鼓勵教師在職業務進修學習。教師學歷升本、本升研或第二學位進修。
7.鼓勵教師進行課題研究。課題組必須把教研計劃上交教科室。
8.組織教師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制作各種多媒體課件。
9.組織教師撰寫科研論文。定期召開論文評選活動,積極向有關報刊、部門推薦優秀論文,做好每學年的論文編纂工作,開展校區交流。
10.不斷收集、積累有關的教學文件、檔案,并建立必要的教學檔案。
11.負責教科研信息的收集和介紹。積極創造條件,開辟資料室,為教師開展教科研工作服務,積累、完善學校教科研檔案。
12.協助教導處組織、參與校內的教研活動和課堂研究。深入教育、教學實際,以加強科研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13.加強與上級教研室的聯系。接受教研室的業務指導,完成教研室下達的各項任務。
教研組(備課組)活動要求及考核制度
一、各教研組、備課組需制定切實可行的教研組、備課組活動計劃,并按計劃正常開展活動,每次活動均有書面記載。學期結束及時上交具有一定的反思價值的工作總結。
二、各教研組以組織好每兩周一次教研活動為抓手,以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質量為主要活動目的,務實開展教研活動。
三、教研活動要求全員參與,做到每次活動主題明確,課堂研討能即聽即評、重評重議,以課說理,就課議法,共同研討優化課堂教學策略,探索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達到學習觀摩、研討交流、引導反思的目的。
四、各備課組要在學期初做好集體備課活動行事歷的安排。集體備課每周一次,每次活動不少于一節課時間。集體備課要做到時間、地點、中心發言人三落實,要以具體課例、集備作業、課件為研討對象,必須有3課時的提前備課量(音體美等學科提前備課量視各科情況而定)。在集體備課中要認真做好集體備課情況記錄,活動結束后,立即將集體備課的資源(教案和與之相對應的課件)等上傳到學校網站“教學科研”欄目中的“課堂教學”。
五、集體備課要堅持四個原則,做到“四備”“四明確”。
四個原則:
1.實效:解決教學流程設計和重點難點突破等實際問題;
2.共享:真誠合作,人人參與,實現智慧和資源的共享。
3.研討:針對每個問題和課堂設計等,各抒己見,討論修改,整合出最佳方案。
4.互補:取長補短,把集體智慧化為個人教學行為。
“五備”:
1.備課標——依據《課標》各年段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2.備教材——從新舊教材的異同中捕捉信息,從知識點的聯系中構建知識網絡;
3.備教法——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實際,改進教學方法。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模式,采取有效手段,誘發學生思維、鼓勵主動參與;
4.備學生——根據自己班級情況對癥下藥,制定階段教學方案,跟蹤學生全程學習,發揮學生學習潛能,預測將面臨的困難。
5.備作業——集集體智慧,精心設計周末作業,減輕學生負擔,提高作業有效性。
“四明確”:
1.明確重點和難點;
2.明確能力生長點;
3.明確思維障礙點;
4.明確現實連接點。
六、實施“五課制”,推動有效教學。
“五課制”:
1.推門課:同組同學科教師相互推門聽課;
2.比賽課:以備課組為單位,舉行每年一次的優質課堂教學大賽。
3.研究課: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好公開課、研討課活動。
4.展示課:依托課題研究,圍繞研究主題,上好課題研究匯報課。
5.移植課:外出學習人員回校后,要及時上好“移植課”或開設“移植講座”,輻射先進的教學理念,實現資源共享。
七、積極承接學校安排的區級及以上公開課、研討課、示范課、論文評比、學科競賽等,積極做好各級各類課題申報并認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八、檢查與考核(參照《宿遷學院附屬學校工作人員考勤制度》):
教研組、備課組活動定時、定點,專人督查,以教育局《教育教學工作十條量化要求》為依據,嚴格考評。每學期開展優秀教研組、備課組評選工作。
1.教研組長、備課組長以津貼形式發放(標準由校長室提出,民意代表討論決定)。
2.計劃總結等每缺一次扣20元,辦公平臺等每缺一次扣20元。
3.教研活動組長、備課組長沒有認真組織活動,每少一次,扣除津貼50元;各種活動記錄每少一次扣除津貼20元。
4.教研、備課活動無故缺席的人員每缺一次處罰50元(每次活動遲到5分鐘以上視為缺席),請假扣10元(除了病假,每學期累計請假超過5次的每次均扣50元)。
5.各備課組教師資料上交每少一次處罰20元。若因主備人沒有準備好集備材料而影響到本組活動的,主備人一次處罰50元。
6.學習、培訓等活動參與情況將參照《宿遷學院附屬學校學習管理制度》進行考評。
7.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龍河初中聽評課制度
為了加強對課堂教學的有效監督與檢查,促進教師之間互相聽課,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學校常規教學工作落在實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特制訂聽評課制度如下:
一、聽課數量:
每位教師每學期聽課數量不少于“量化十條”的有關要求。
二、聽課類型:
1.隨堂聽課。根據學校課程安排表隨意抽取班級聽課。任何教師無論在任何時刻都不得拒絕校內任何人聽課。
2.全面聽課。聽課范圍以聽本學科(同一教研組)為主。
3.教師自報聽課。由教師個人提出申報,邀請學校領導、同事和自己一起切磋教學方法。
4.教研活動聽課。根據期初制訂的教研組活動安排,由教研組長召集組員圍繞主題有準備地進教室聽課。
5.公開課聽課。市、區、校統一組織的研討課、展示課、評比課等。
三、聽課要求:
1.聽課前應了解執教老師的教學內容,帶著問題做好聽課前的準備;
2.聽課教師提前進入教室,聽課過程不評論,聽課中途不離場;
3.認真聽課。聽課應有詳細聽課記錄,包括日期、班級、學科 、講課人、課題、實施過程和評價等;
4.任課老師以本學科為主,偶爾可以跨學科聽課,借鑒其他學科教師的長處;
5.聽課后要及時與執教老師交換意見。
四、評課要求:
聽課記錄中要有聽課隨感,評課意見要能指出課的成功與不足及改進建議。
1.評教學理念:依據課堂教學過程與二期課改理念,評議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
2.評教材處理:評議教材體系及知識體系是否把握準確、教學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容量是否妥當等。
3.評教法運用:評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的教法是否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是否有利于學生能力培養、是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4.評學法指導:評議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情況。
5.評教學過程:評議教師在教學活動組織中,教學環節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學組織形式是否科學、教學整體結構是否嚴謹、教學節奏是否得當等。
6.評教學效果:評議教學內容的完成程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能力的形成程度、思維的發展程度等。
五、檢查與考核:
1.聽課節數以聽課記錄及教師發展中心的檢查為依據,聽課任務以上級規定的聽課節數為標準,校長每周不少于5節,其他教干和教師每周不少于2節。每少一節視同缺課;嚴禁編造聽課內容,每發現一次扣20元,每堂課檢查,一周公布一次;
2.聽課教師提前進入教室,聽課中途不離場,凡沒有聽滿一節課的,本節聽課視作無效;
3.聽課筆記記錄不全,少課堂隨感、評課等內容或評課意見單一,沒有給出改進的建議的,每發現一次扣5元;
4.聽課、評課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項目之一,列入學期教師績效考核中。
5.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龍河初中考試制度
為了認真落實“雙減”政策,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讓教育回歸本真,孩子要在學校里,德智體全面發展,使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不能讓資本操作教育。根據《關于加強義務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制訂本制度。
領導小組:
組 長:王巖
副組長:吳國清 沈習輝 陳建浩 戚超 喬麗娜
成 員:秦敬原 蔡志寶 靳洪澤 孫劍
具體措施:
1. 教學質量評價考試,由教導處統一組織,禁止任何年級和個人變相組織學科考試。
2. 每學期按照教育主管部門安排組織期中、期末考試兩次教學質量評價考試。
3. 合理控制考試難度,嚴禁超課標教學進度命題。
4. 合理使用考試結果,學校期中、期末考試實行等級評價。
5. 嚴格執行考試管理規定,不得違規組織考試。
6. 考試結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適當方式告知家長和學生。
7. 不得按考試結果給學生調整分班、排座位、“貼標簽”。
宿城區龍河初級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