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區幸福司法所深耕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以“守護平安、化解矛盾、優化服務”為核心目標,創新打造“幸福秤”調解工作品牌。通過專業化流程、公平化準則、人性化服務,高效化解轄區各類糾紛,為基層治理“添溫加碼”,筑牢和諧穩定根基。
“宣”字當頭,讓調解理念“深入人心”。“幸福秤”調解室始終堅守“為民服務、就地解紛”的初心,將宣傳工作延伸至群眾生活的“最后一米”。組織調解員、法律明白人、志愿者組成宣傳隊伍,深入小區、商場超市、校園課堂等人流密集場所,通過發放宣傳手冊、開展法律微課堂、現場解答咨詢等形式,面對面講解調解流程、普及法律知識。一次次接地氣的宣傳,讓“有糾紛,找調解”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不僅提升了群眾對“幸福秤”調解室品牌的認知度與信任度,更引導越來越多居民主動選擇非訴訟方式解決矛盾,從源頭減少糾紛升級風險。
“公”字為基,讓糾紛化解“服眾暖心”。“秤”的核心在于公平,“幸福秤”調解室始終以“公心”為標尺,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不偏不倚調處每一起糾紛。面對金融合同糾紛時,調解員會逐頁查閱貸款合同條款、核對每一筆還款記錄,再分別與借貸雙方深入溝通,全面掌握糾紛背景、矛盾焦點及雙方訴求底線。通過精準梳理利益平衡點,用客觀事實消除分歧、用法律條文明晰權責,最終促成雙方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達成和解。這種“辨法析理、一碗水端平”的調解方式,不僅讓當事人“消氣”,更讓他們從心底“服氣”。
“真”字破題,讓矛盾根源“水落石出”。化解糾紛的關鍵在于找準癥結,“幸福秤”調解室始終以“求真”為導向,用“勤傾聽、細核實”破解矛盾迷霧。在處理吳女士與兒童攝影店的充值退費糾紛時,調解員沒有簡單評判對錯,而是先耐心傾聽雙方訴求:攝影店提出“退費需扣除前期附贈優惠的成本”,吳女士則希望按實際余額退款。調解員逐一厘清充值記錄、優惠活動規則,結合吳女士退費的實際原因,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最終促成合理退款協議的簽訂。這種“探明真相、對癥解紛”的做法,既避免了矛盾激化,更實現了雙方共贏。
“實”字托底,讓服務效能“提檔升級”。“幸福秤”調解室秉持“早發現、早介入、早控制、早處理、早化解”的工作思路,將矛盾化解從“事后處置”推向“事前預防”。通過常態化開展群眾法律咨詢、定期排查轄區矛盾隱患,主動對接潛在糾紛當事人,提前介入疏導情緒、化解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