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稱 | 關于宿城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 ||
| 索引號 | 016180632/2018-00003 | 分類 |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 ??國民經濟管理、國有資產監管 ?? 其他 |
| 發布機構 | 宿城區發改局 | 發文日期 | |
| 文號 | 關鍵詞 | ||
| 文件下載 | |||
| 時效 | |||
關于宿城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
況與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18年1月3日在宿城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郇 偉
各位代表:
受區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書面報告我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8年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7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是全面落實省、市、區黨代會部署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全區上下按照區委五屆三次、四次全體會議的部署要求和區人大五屆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牢固樹立并自覺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兩聚一高”要求,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持續推動理念轉變、思路轉型、動力轉換,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態勢,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運行處于合理區間。
主要經濟指標預計完成情況:
——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8億元,增長7.5%,完成預期目標。
——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1億元,完成預期目標。
——完成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49億元,增長9%,完成預期目標。
——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9.2億元,增長11.6%,完成預期目標。
——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3.6億元,增長7.5%,完成預期目標。
——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1.84%,完成預期目標。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080元,增長9.2%,完成預期目標。
——城鎮登記失業率1.88%,控制在預期目標3.5%以內。
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工業經濟擴量提質。產業集聚發展不斷加快,經濟發展質量持續提高,產業結構更趨優化,區域特色逐漸顯現。激光產業蓬勃發展,成功召開第二屆激光裝備產業發展大會,打響宿城激光品牌,華工、先河、卡米特等18個激光項目順利投產,預計實現產值10億元。綠色建材產業加速集聚,大亞圣象、冠牛木業、恒通賽木等一批龍頭企業相繼落戶園區,成功舉辦第五屆綠色產業合作論壇,運河宿遷港產業園先后榮獲“省級示范物流園區”、“2017年中國建材園區20強”等稱號。產業集聚項目質量、數量實現雙提升,全年預計通過市認定產業集聚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12個,新竣工項目18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億元,同比增長22%。全區“2+1”產業規上企業實現總產值115億元,同比增長7.5%,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52%。“511”工程深入推進,預計全年完成兼并重組項目16個,技改項目54個,股改企業10戶,列市500強企業實現開票銷售241億元,增長34.5%。
(二)現代服務業發展持續加快。全力推進服務業“六大工程”,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66.3億元,增長8.5%;實現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6億元,增長4%;新增規模(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50家。電子商務發展加快,預計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50億元以上,增長57.9%。物流體系逐步完善,傳化公路港、電商物流園等項目加快建設,運河宿遷港港口實現開港運營,擁有2000噸級泊位12個,完成貨物周轉量51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2萬標箱。金融服務不斷創新,設立中小企業應急資金周轉池和“宿企貸”“宿微貸”,破解企業融資難題,為131家企業提供3.8億元資金支持。
(三)重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堅持把項目作為穩增長的支撐點、促轉型的關鍵點,穩步推進3個列省、37個列市和158個區“六大類”項目建設,預計3個列省重大項目、37個列市重大項目分別完成投資56億元和101.9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12%和107%??偼顿Y75億元的4個ppp項目加速實施,鎮村污水處理和農村公路建設工程ppp項目啟動建設,激光智造小鎮和蔡集牛角淹“美麗鄉村”項目成功入選國家ppp項目庫。項目招引持續發力,全年新落戶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6個,預計完成竣工項目32個,實現固定資產投資63億元,增長25%。
(四)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成效初顯。緊緊圍繞打造“江蘇生態大公園”核心景區的目標定位,大力實施總投資59億元的28個生態文明項目,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產業,實現富民增收。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先后出臺《關于建設生態經濟示范區的實施意見》、《宿城區突出生態富民、推進鄉鎮(街道)特色發展的實施辦法(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全區生態經濟發展提供政策保障。耿車生態經濟示范鎮建設穩步推進。“奇趣多肉,繽紛園藝”農業示范園獨具特色,電商物流園正式與物流龍頭企業百世物流簽訂入駐協議,家具產業轉型升級進展順利。生態富民步伐不斷加快。全面落實產業富民、就業富民、創業富民、電商富民、實事富民、扶貧富民“六大富民工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進綠色創業,預計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226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131元,增長9.3%。
(五)城鄉發展取得新突破。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文明程度顯著提升,以第一名的成績獲評全國文明城市。投入5600萬元完成礦山危舊片區征收工作,分期實施新盛街片區居民房屋征收。完成西楚莊園、新園二期等59個老舊小區和背街小巷整治改造項目,打造仁恒里特色街區,新增停車位800個、雨污管網19公里、綠化面積3.4萬平方米,惠及市民13萬人。加大河道治污力度,投資1.6億元實施馬陵河(八一路至西湖路段)綜合整治工程,投資3.2億元實施宿城新區西南片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工程持續推進,建設分類垃圾設施1596個,全年清運生活垃圾17.6萬噸,主城區、鄉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100%和97%以上。在“十村示范、百村提升”基礎上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工程,爭取省級補助560萬元,完成耿車大眾、埠子秦莊等10個美麗鄉村建設任務,其中7個獲得“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點”。
(六)社會事業持續改善。堅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工作重點,不斷加大民生投入,辦好民生實事,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穩步推進“精準扶貧”和“三進三幫”工作,制定“1+2”扶貧清單,編排精準幫扶發展項目158項,整合精準幫扶資金和經濟薄弱村發展引導資金5782萬元,“陽光扶貧”系統結對率、走訪率均達100%;“三進三幫”大走訪活動累計解決問題12609個。堅持將網絡創業作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抓手,新增網店4200個,總數突破2萬家;新增淘寶村15個、淘寶鎮2個,獲得省電子商務示范鎮4個、電商村4個,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2個,耿車鎮成為中國最大的淘寶村集群的三個鄉鎮之一。建成市級“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2個,示范網店4個,農產品網上銷售占比達35%。聚焦“醫教水住行”“法訪文保收”等民生重點領域,扎實推進總投資22億元的32個民生實事項目建設,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緩慢,面臨較大壓力;民生事業仍然存在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促發展保民生支出增加,財政收支矛盾進一步加劇。對此,我們一定會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安排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總的考慮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發展生態經濟的總體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切實轉方式、強動能、增活力、創特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綜合分析把握各方面情況和因素,結合全市指標安排,建議2018年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計劃安排如下:
(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
一方面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區經濟發展趨勢與全國、省市一致,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發展速度已經由高速轉向中高速。另一方面當前全區正在加快建設生態經濟示范區,要求我們必須擺脫“速度情結”,關鍵是要把工作重心轉變到推進綠色發展、環境保護、生態修復、生態富民上來。適當放緩經濟增速,給優化經濟結構騰出空間,體現了穩中求進的要求。綜合以上因素,參照全市指標安排,建議安排2018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
(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左右。
2018年,“營改增”結構性減稅、支柱型稅源不足等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加之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財政增收壓力加大。但近年來激光裝備、綠色建材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房地產業緩慢回升,商貿服務業加快繁榮等,都為財政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礎。綜合考慮以上因素,預測2018年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0.5億元,增長2%左右。
(三)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左右。
隨著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不斷增多,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將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初步排定2018年區“四大類”項目179個,計劃總投資587億元,當年投資232.2億元。“四大類”項目的實施,將有力支撐投資增長。因此,建議2018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左右。
(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左右。
隨著國家促進互聯網消費、加快培育新興服務業增長點、農村電商發展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以及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和社會保障水平的不斷提升,旅游、文化、健康等消費潛力持續釋放,都有助于推動全區消費保持穩定增長。綜合考慮,建議安排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左右。
(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左右。
2017年,全區聚焦“2+1”產業發展,實施企業培育 “511”工程,工業發展的質量持續提升,但受到部分原材料、用工成本上升、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有放緩趨勢。2018年隨著大亞圣象、恒通賽木等一批項目陸續投產達效,加之激光企業集聚加快,對全區經濟貢獻將有所提升,預計2018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比2017年略有提高。綜合以上情況,建議安排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左右。
(六)研發投入占gdp比重為1.9%。
近年來,我區始終把“創新驅動”作為六大發展戰略之一,并出臺相關政策積極貫徹落實省科技創新“40條政策”,激發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化產學研合作,倒逼企業轉型升級,讓創新成為企業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未來企業必將不斷增加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因此,建議2018年研發投入占gdp比重為1.9%。
(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的深入推進,以及電商產業的迅猛發展,居民增收渠道變多,收入保持穩步增長。2017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2%,快于gdp增速1.7個百分點。隨著我區繼續加快創業帶動就業步伐,大力推進生態富民工程建設,居民收入增長、民生福祉提升基礎將越發堅實。但為穩妥起見,建議2018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按照“與經濟增長同步”目標安排。
(八)萬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減少率等約束性指標定位為完成省定目標。
三、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措施
(一)積極探索生態富民新路,推進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緊抓省發展江淮生態經濟區的有利時機,大力推進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持續推進園區綠色化發展,推動開發區創建國家生態園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提升旅游、電商、物流、綠色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加快鄉鎮(街道)分類發展、特色發展,按照“田園綜合體、城市功能和生態涵養”分類,立足資源稟賦、發展基礎,探索以生態產業實現富民增收的有效路徑。繼續推進耿車生態經濟示范鎮建設,統籌推進埠子肖橋、陳集王莊等10個特色田園鄉村建設。
(二)聚力聚焦綠色產業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持續推動實體經濟做大做強,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切實增強企業發展創新力、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力實施“八大行動”加快工業綠色發展,按照“2+1+1”產業定位,重點圍繞綠色建材和激光裝備兩大先進特色園區建設,爭取激光智造小鎮列入省第二批特色小鎮,擴大宿城激光影響力。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瞄準新興產業,積極尋找新的投資增長點,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同時,整合優化現有產業扶持政策,引導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
(三)扎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促進有效資本投入。抓投入就是抓發展,堅持“項目為王”理念,以高質量的有效投資支撐經濟持續增長。圍繞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認真謀劃、積極對接,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方面梳理包裝儲備一批大項目,加大中央預算內資金、ppp項目爭取力度。開展“三服務三促進”活動,提高項目幫辦服務水平,及時有效的解決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困難,促進資本落地見效。深入推進激光智造小鎮、熱電聯產等列省、列市重大項目建設,確保按序時進度保質、保量完成。
(四)加強分析研判與協調調度,切實防范經濟運行風險。時刻關注國內外經濟走勢,掌握重大經濟政策方向,高度關注經濟運行中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加強分析研判、監測預警,重視投資、財稅等關鍵指標完成情況,密切關注投資、工業、外貿、信貸等重點指標的運行情況,強化責任落實,做到早發現、早防控,著力鞏固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勢頭。同時,防控政府債務和平臺融資等領域風險,努力克服要素趨緊等帶來的不利影響,促進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
(五)持續深化改革創新,激發發展新動能。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突出問題導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發展動能。突出抓好國家級、省級改革試點項目。大力推進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建設,逐步完成電商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救助等各項改革任務;加快推進“運河宿遷港新增電量配售電改革”,開展配售電業務,增添發展優勢;繼續做好返鄉農民工創業試點等重點改革工程,扎實開展“雙創”工作。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創新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機制,規范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建設,引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持續優化建設項目全程代辦服務,健全完善區、鄉、村三級代辦體系,建立代辦服務標準化工作流程,通過“一張網”實現區、鄉、村三級便民服務工作高效聯動。
各位代表,2018年的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將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開拓創新,埋頭苦干,確保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附件:
2018年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
計劃(草案)安排表
| 序號
|
指標名稱
|
2018年預期目標(%)
|
| 1
|
地區生產總值
|
7以上
|
| 2
|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2左右
|
| 3
|
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
|
9左右
|
| 4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
11左右
|
| 5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
9左右
|
| 6
|
研發投入占gdp比重
|
1.9
|
| 7
|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與經濟增長同步
|
| 8
|
城鎮登記失業率
|
3.5以內
|
| 9
|
萬元gdp能耗、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等節能減排指標完成省定目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