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宿城區教育局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學校美育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美育育人功能,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堅定文化自信,不斷提升廣大師生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結合本校實際制訂本方案。
一、組織領導
為加強美育浸潤行動的組織領導,提高工作實效性,學校成立領導小組,負責美育浸潤行動各項活動的組織實施。
組 長:孫修永
副組長:陳興波 韓家興
成 員:王全 母昌全 黃海燕 張允 楊麗 楊小青 各班主任
二、主要任務
以美育浸潤學生,全面提升學生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學生身心更加愉悅,活力更加彰顯,人格更加健全。以美育浸潤教師,發揮教師職業的美育功能,提升全員美育意識和美育素養,塑造人格魅力,涵養美育情懷。以美育浸潤學校,打造昂揚向上、文明高雅、充滿活力的校園文化,建設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美育育人環境。
三、工作目標
(一)總目標
從2024年—2027年,利用四年的時間全面提升學校美育課程教育教學質量,優質美育資源庫初步建成。學校美育工作機制更加健全,美育氛圍更加濃厚,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普遍提高,教師美育素養顯著提升,力爭建設1—2個學校美育名師工作室,打造3—5個特色鮮明的藝術社團,爭創區級美育教育示范校。
(二)年度目標
2024年度目標: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開齊開足,配備專職教師,組建藝術社團;完善學校美育工作機制,梳理學校美育資源,著手籌備優質美育資源庫。
2025年度目標:優化學校美育育人環境,提升藝術課程教育教學質量;著手建設藝術教育名師工作室,初步建設優質美育教育資源庫,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逐漸提高,教師美育素養穩步提升。
2026年度目標:學校美育育人環境建設初步形成特色,美育課程教學質量明顯提高,跨學科美育教育凸顯亮點,優質美育教育資源庫基本建成,學校美育氛圍濃郁,師生人文素養顯著提高。
2027年度目標:學校美育機制完善,美育課程教學質量顯著提高,美育氛圍更加濃郁。建成源庫較為豐富的優質美育資源庫,建成3—5個特色鮮明的藝術社團;形成1—2個學校美育名師工作室,力爭區級美育教育示范校。
四、工作措施
為圓滿完成美育浸潤行動各項工作任務,實現預期目標,結合學校實際,制訂以下工作措施,嚴格落實。
(一)統籌謀劃,完善美育育人機制
由體衛藝處牽頭,結合教務處、政教處、音體美學科教研組,在梳理分析學校美育教育建設、管理機制的基礎上,結合《宿城區教育局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精神和當前學校美育教育實際情況,統籌謀劃,科學規劃,進一步完善學校美育教育工作機制,明確各處室職責,制訂詳實、可操作性強的年度工作計劃,按部就班開展美育浸潤行動。
(二)突出課堂主陣地作用,提高美育教育質量
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開齊開足上好藝術課程,尊重教育規律,激發學生興趣,創新教學方法,豐富課程資源,穩步提高教學質量。打造藝術課程活力課堂,提高參與度,展現學生自信和風采。
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的融合,開展跨學科美育教育,挖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品德美、社會美、科學美、健康美、勤勞美、自然美等豐富美育資源,浸潤心靈,陶冶情操,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每學期末開展一次美育教育優秀成果展,展示藝術學科課堂教學、教研和跨學科美育教育的突出成果。
(三)多措并舉,提升教師美育素養
一是積極向教育局爭取音樂、美術等藝術學科專業教師來校交流授課;二是加強現有音樂、美術等藝術學科教師培訓,通過校本教研、校級交流、教學比武等方式,開闊教師眼界、提高專業能力,鼓勵、支持藝術學科教師開展課題研究;三是聘請外校(區外)藝術學科專家來校講座,指導學校藝術教育活動開展;四是強化各學科教師的美育意識和美育素養,將美育教育融匯于各學科教學中,并定期開展學科美育滲透經驗交流會,取長補短,共同發展;五是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將師德師風表現納入學校教育范疇,以優良的師德師風引領學生健康發展。
2025年初,由教務處推薦在藝術教育中表現突出的教師著手建設學校名師工作室,形成專業團隊,深入研究學校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并將研究成果在全校乃至全區推廣。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普及活動
一是組建藝術類社團(興趣小組),利用藝術課或課后服務時間開展活動,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是各個班級結合本班學生藝術特長開展全員參與的藝術活動,學校每學期中舉辦一次以班級為單位的展示展演活動,并評選出藝術教育優秀班級;三是學校鼓勵師生利用節假日時間走進社區開展品味高雅、健康向上的文藝演出、藝術作品展示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人文情懷。
(五)探索美育多元化評價方式
依據《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版)》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打破傳統的終結性單一的評價方式,探索促進學生個體成長,尊重和保護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的多元化評價方式。在音樂、美術等學科教學中嘗試增值性評價、過程性評價、體驗性評價、表現性評價、應用性評價,全面考查學生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引導、鼓勵學生參與藝術實踐,熱愛生活,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塑造健康向上優良品格。由教務處負責制訂多元評價的評價標準,于2025年12月份完成。
(六)以數字技術賦能美育教育,加強美育資源建設
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和市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的教育資源開展藝術教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探索運用云展覽、數字文博等開展藝術教育的新渠道,促進數字技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豐富學生藝術體驗,提高藝術課程教學效率。由教務處牽頭,政教處、總務處配合建設學校美育教育資源庫,將藝術課程教育、各學科美育滲透教育過程中的文字資料、影像資料、教學課件、經驗交流、工作總結、課題研究資料和學校開展藝術活動的優質過程性資料納入資源庫,不斷積累美育教育資源,為學校美育教育持續、高質量開展提供有效支持。
(七)積極利用社會、家庭等美育資源
充分利用本地區文化資源,通過研學旅行等方式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人文教育、紅色教育、愛國愛家鄉教育。積極與本區文化部門、藝術團體聯系,聘請專家到學校指導藝術活動。挖掘學生家長中有藝術特長的人員,義務到學校輔導學生社團活動,形成學校、社會、家庭合力,共同促進學校美育教育高質量發展。
(八)營造校園美育文化氛圍
在現有基礎上,合理規劃學校美育教育環境布局,充分發揮廣大師生智慧,利用本地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形成特色鮮明,主題突出,格調統一的校園文化氛圍,把美育融入校園的每一面墻壁,每一個角落。同時,要充分利用櫥窗、電子屏、校園廣播、黑板報、國旗下講話等形式廣泛宣傳學校美育活動開展、優秀成果、社會影響等,使美育教育時時、處處潛移默化滋潤廣大師生心靈,激勵廣大師生向真向善向美向上。
五、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學校美育浸潤行動領導小組每月召開一次專題會議,梳理當月工作開展情況,總結經驗,查找問題,制訂整改措施,適當調整工作計劃。同時,學校將美育工作開展情況納入班主任及教師年度考核,對工作落實不利的教師取消年度考核評“優”資格。
(二)加強宣傳。各班要高度重視“美育浸潤行動”的重要意義,要通過主題班會、主題板報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知曉此項活動,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美育教育活動。同時,各班可以通過家長會、微信家長群等途徑向家長宣傳“美育浸潤行動”,爭取家長支持,形成家校合力,擴大社會影響。
(三)及時總結。各班主任要及時總結班級開展“美育浸潤行動”中的經驗方法向德育處匯報;政教處每學期末要梳理總結典型經驗向全校推廣,表彰先進,督促后進,并整理形成“美育浸潤行動”專項檔案,豐富學校美育教育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