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稱 | 創新機制聚合力 精準施策防返貧 | ||
| 索引號 | 01618078X/2025-00029 | 分類 | 鄉村振興 ??農業、畜牧業、漁業 ?? 其他 |
| 發布機構 | 宿城區農業農村局 | 發文日期 | |
| 文號 | 關鍵詞 | ||
| 文件下載 | |||
| 時效 | |||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宿城區鄉村振興局聚焦因病、因災、因學等致貧、返貧主要因素,創新構建“政府主導、保險運作、社會協同”的防返貧長效機制,于2021年創新推出了“鄉村振興保”項目。該項目通過政府專項基金撥付、保險公司精準施救的模式,實現了對病困群眾的高質量救助。項目開辦幾年來,累計發放救助資金831.89萬元,惠及困難群眾2145人次,為全區鄉村振興筑牢了風險兜底屏障。
一、創新主要做法
一是明確主導定模式。項目明確在區委、區政府主導下由鄉村振興局主導辦理,全面負責“鄉村振興保”政策、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承辦機構的遴選、項目資金的撥付、服務實施的規范監督等。在此基礎上,采取政保合作的模式,公開招標三家兼具品牌和實力的區域內保險機構負責分片組織實施。
二是明確對象定標準。救助對象包括農村建檔立卡已脫貧人口中易返貧人口和具有農村戶籍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易致貧人口(兩易戶)。參保農戶不事先識別,農戶發生返貧,從申報之日起向前核算其家庭一年的人均收入,低于低保兩倍的人群,一旦發生由于因病、因學、因災三大因素致貧或返貧,即給予相應比例補償。其中因病救助(自費部分)起付線5000元,限額3萬元;因學救助高中階段最高每人1000元;大學階段2000元;因災救助(純個人承擔損失)財產類最高3萬元,重殘或身故最高補助1萬元。此外,對于“兩易戶”因各種原因導致年人均純收入低于低保標準的,兜底補齊差額部分。
三是明確流程定規范。鎮(街)通過“五看一查一幫助”活動排查走訪,初步分類別建立救助人員庫。一旦出現,采取個人申請、村組發現、承保機構主動篩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申報;保險公司開展入戶核查取證,確定救助標準,并對接鄉鎮進行審核公示;無異議后于5日內救助到位。
四是明確職責定監督。各承保機構按照分工,分片實施,獨立結算,先行墊付救助金,并按月將所救助農戶一戶一檔、救助資金匯總表和發放明細(銀行支付票據)報區鄉村振興局。鄉村振興局將每年組織相關人員或第三方抽取一定比例進行核實,進而對項目服務效果、服務質量開展監督評價。
二、創新亮點意義
通過政保合作這種模式,進一步提升了救助工作的識別精準性、補償時效性、受眾普惠性和管理科學性,實現了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切實增強了“兩易戶”群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一是借助專業能力,提升識別精準性。我局在招標中,明確將具備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及相關健康險服務經驗作為遴選標準的必備條件。通過與具備這方面資質、經驗的頭部保險公司合作,借助人保財險等多年經辦所沉淀的醫審隊伍、智能審核系統、健康管理大數據等資源,實現了對救助對象的精準識別和對救助標準的精確把握。2024年,通過人保財險醫療費用智能審核系統篩查不合理用藥、過度診療案例2例,節約救助資金6萬元。
二是落實即定即補,提升補償時效性。對于通過審核的農戶,實行保險機構先行墊付救助資金,有效克服了我局救助專項資金劃撥周期的影響。同時,通過保險公司與醫保、教育、應急等部門建立的數據共享機制,實時獲取醫療費用、受災定損、教育支出等數據,疊加其全面的網絡、人員配置,實現高效觸達、辦理,從而有效縮減了群眾獲得補償的時間,2024年,救助周期由原平均30天壓縮至15天。
三是豐富收集渠道,提升受眾普惠性。依托各經辦保險公司在鄉鎮、村居的網點人員,尤其是人保財險覆蓋全部鎮村的“三農服務站”和“一村兩顧問”、農村協保員等網絡人員配置,主動上門協助收集投保、理賠資料,了解被保險人的服務需求,打通了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大大突破了我局人力編制的限制,實現了對救助信息收集的多元化,基本達成了“應救盡救”的預期目標。2024年救助病困群眾690人次,2021年救助192人次,比2021年上升259%。
四是深化職能轉變,提升管理科學性。通過政保合作,落實管辦分離,保險公司專業團隊承擔95%以上調查核實工作,依托標準化流程和智能系統,大幅降低行政成本;同時也將我局從龐雜的具體工作中解放出來,釋放更多精力、人力用于進一步提升救助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效果監督,推動政府從“辦事員”向“裁判員”角色轉變。
三、下步努力方向
一是切實加強監管,確保公平公正。探索建立基金使用月度公示制度,接受社會監督;制定《鄉村振興保服務考核細則》,對保險公司賠付時效、投訴率等6項指標量化考核;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開展年度審計,確保資金使用規范透明。
二是深化數據應用,推動智慧升級。探索開發“鄉村振興保”數字化平臺,實現救助申請、審核、發放全流程線上化;打通與民政、人社等部門數據接口,構建全區防返貧監測“一張網”。
三是強化宣傳引導,擴大社會參與。聯合經辦保險機構制作政策解讀短視頻、案例集,通過村務公開欄、鄉村大喇叭、微信群精準推送;設立“鄉村振興保”公益宣傳月,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防返貧事業。
宿城區“鄉村振興保”通過政保合作機制創新,實現了防返貧工作的精準化、高效化、可持續化。下一步,我局將持續完善政策體系,推動防返貧從“被動兜底”向“主動防御”升級,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