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稱 | 宿城區2009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0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 | ||
| 索引號 | 321302/2010-00063 | 分類 | 財政預決算報告 ??其他 ?? 其他 |
| 發布機構 | 宿城區政府 | 發文日期 | |
| 文號 | 關鍵詞 | ||
| 文件下載 | |||
| 時效 | |||
宿遷市宿城區三屆
人大四次會議文件
關于宿城區2009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
2010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
──2010年1月12日在宿城區
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區財政局局長 朱振方
各位代表:
我受宿城區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宿城區2009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0年財政預算(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2009年全區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09年,全區財政工作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監督指導下,廣大財稅干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區委的決策部署和區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的有關決議決定,緊緊圍繞“保增長、促發展、保民生、促穩定”工作目標,切實發揮財政職能,狠抓財政增收節支和財政改革,較好完成了2009年財政收支預算任務,促進了全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穩步協調發展。
一、全區財政收支預算執行情況
2009年,全區完成財政收入249921萬元,完成預算99.97%,增長34.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06545萬元,完成預算 107.6%,增長40.4%;基金收入21164萬元,完成預算84.6%,增長24.2%;上劃中央收入122212萬元,完成預算97%,增長31.6%。
2009年,全區實現財政支出165662萬元,完成預算99.8%,增長24.4%,其中:一般預算支出143922萬元,完成預算99.8%,增長25.8%;基金支出21740萬元,完成預算100%,增長16.2%。
二、區本級財政收支預算執行情況
2009年,區本級完成財政收入224977萬元,完成預算99.99%,增長32.8%(街道及園區27373萬元,完成預算101.4%),其中:一般預算收入89633萬元,完成預算107.5%,增長37.2%;基金收入21164萬元,完成預算84.6%,增長24.2 %;上劃中央收入114180萬元,完成預算97.9%,增長31.3%。
2009年,區本級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29171萬元,完成預算99.8%,增長25.8%(街道及園區支出10630萬元,完成預算100%,增長25.6%)。
主要支出項目是: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1525萬元,完成預算100.5%,增長6%;國防支出158萬元,完成預算100%,增長21.6%;公共安全支出4989萬元,完成預算99.7%,增長16.9%;教育支出36929萬元,完成預算99.6%,增長44.8%;科學技術支出1116萬元,完成預算99.8%,增長15.9%;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627萬元,完成預算99.5%,與上年基本持平;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020萬元,完成預算98.6%,增長26.1%;醫療衛生支出7576萬元,完成預算103.1%,增長31.9%;環境保護支出3741萬元,完成預算103.6%,增長60.9%;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2104萬元,完成預算97.7%,同比下降14.7%;農林水事務支出26538萬元,完成預算99.2%,增長72.9%;交通運輸支出893萬元,完成預算108.8%,增長26.8%;采掘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6787萬元,完成預算100.2%,較上年增支4756萬元;糧油物資儲備及金融監管等事務支出6316萬元,完成預算100%,較上年增支3148萬元;支援四川災后恢復重建支出600萬元,完成預算100%,較上年增支300萬元;其他支出252萬元,完成預算96.1%,同比下降29.8%。
以上是2009年全區及區本級財政收支預算執行情況,待上下級財政結算業務辦理后,還會有一些變化,屆時再向區人大常委會報告。
2009年財政預算執行及主要工作:
1、抓依法征管促收入增長,財政收入實現新突破。區鄉兩級財稅干部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因素影響,認真貫徹落實增值稅轉型、契稅稅率下調等一系列保增長、擴內需政策,著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在此基礎上,各征管部門繼續完善收入征管機制,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高收入征管水平,全區財政收入邁上新臺階,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分別實現24.99億元、10.65億元,首次突破“二十”億和“十”億元大關。
2、重惠農投入促農民增收,新農村建設取得新成效。2009年,全區“三農”投入6.2億元,同比增長63%。一是加大農村生活環境建設投入。區財政安排和爭取上級補助資金11498萬元,用于農村公路、農村飲水安全、農村改廁、清潔能源、252個農民集中居住點規劃及建設。二是加大農村文化事業投入。區財政安排和爭取上級補助資金387萬元,免費送電影、送戲2152場,為1.3萬農戶安裝有線電視,新建農家書屋155個。三是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投入。區財政安排和爭取上級補助資金11801萬元,用于船行灌區改造、農業綜合開發、公益農橋、萬頃良田工程、防汛抗旱工程等建設。四是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區財政安排和爭取上級農業科技推廣、示范基地建設和現代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資金1608萬元,積極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高效農業發展。五是繼續完善農業保險機制。區財政安排和爭取上級補助資金727萬元,為全區26萬畝水稻、42.5萬畝小麥、0.4萬畝油菜和2.94萬頭能繁母豬辦理農業保險,提高了農業抗風險能力。六是認真落實惠農補貼政策。向全區13萬農戶發放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水稻補貼和優質良種補貼資金4456萬元;全面推進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工程,為全區2萬多農戶購置的20546臺家用電器和5421輛微型汽車摩托車,發放財政補貼1029萬元。
3、保民生投入促社會和諧,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進步。一是加大教育投入,推動教育事業健康協調發展。2009年,安排教育支出36929萬元,同比增長44.8%,其中:安排7841萬元,用于發放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安排4376萬元,用于農村中小學食宿條件改善、校舍維修以及樹人國際學校宿遷分校、職教中心等建設;安排專項資金1464萬元,向全區7700名職中學生、770名高中生、1427名家庭困難住宿生發放助學金和生活補助費。二是加大醫療衛生投入,提高群眾醫療和公共衛生保障水平。區財政安排和爭取上級補助資金 4298萬元,用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區51.86萬名城鄉參保對象受益;安排和爭取上級補助資金1115萬元,用于農村和社區公共衛生投入;安排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資金147萬元,用于甲型流感防控。三是加大社會保障投入,促進和諧宿城建設。區財政安排和爭取上級補助資金3000萬元,用于企業養老基金補助,保障了全區10737名企業離退休職工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安排200萬元,啟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安排和爭取上級補助3685萬元,向46141名城鄉低保對象、五保戶和民政優撫對象發放生活補助。
4、用引導資金促經濟發展,培植壯大財源推出新舉措。一是加大重點骨干企業技改投入。區財政安排并向上爭取科技扶持資金1439萬元,支持箭鹿集團、天辰紡織、精科互感器、騰宇機械、固豐管樁等重點企業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研發,幫助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升市場競爭力。二是完善并足額兌現企業獎勵扶持政策。區財政安排德順紡織、青島啤酒宿遷分公司等招商引資企業稅收獎勵資金3535萬元。三是加大對工業企業融資平臺扶持力度。區財政安排資金2800萬元,用于潤達擔保、糧食物流園、南區及新區投資公司等擴充資本金,努力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四是加大商貿服務業扶持力度。安排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143萬元,用于支持服務外包、軟件開發、現代物流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五是支持園區及城區基礎設施建設。籌措挪借各項資金2.2億元,支持經濟開發區西區、經濟開發區南區、宿城新區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園區功能,提升承載力。
5、抓資金管理促規范運作,財政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一是完善財政管理體制。2009年,我們通過深入調研,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確立了經濟開發區及宿城新區財政管理體制。同時按照“事權上移、財權下移”的原則,調整完善了鄉鎮街道財政管理體制,有效激發了鄉鎮街道及園區強化財稅管理和千方百計加快發展的主動性、積極性。二是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和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等改革,對部門和單位預算內外資金實行綜合管理,對低保對象的生活補助、惠農補貼等資金實行“一折通”直接支付,有效提高了財政資金管理實效;進一步完善我區政府采購制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全區實施政府采購5984萬元,節約資金996萬元,節約率達14.3%。三是加強財政執法監督。區財政與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聯合開展“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查處違規資金35萬元。開展“三農”、社會保障等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項目及重點項目檢查16次(項),糾正違規行為6起,查處違規資金107萬元。
各位代表,2009年我區財政運行情況總的來說是好的,但仍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洋河集團及房地產建筑安裝行業稅收占全區財政收入70%左右,缺乏財稅貢獻率高的新興產業和其他支柱型財源,財政收入的穩定性和增收難度較大。二是受現行市區財政體制影響,特別是洋河集團體制分成等因素,地方可用財力低于收入增長,區級可支配財力十分有限。三是隨著新一輪中央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財政剛性增支因素將進一步增加,加之我區享受的省轉移支付補助低于周邊縣區,財政收支矛盾將更加尖銳。四是財政管理方面還存在不精細、不協調等現象,特別是對重點項目缺乏有效的論證、決策、監管機制,損失浪費現象依然存在,資金使用績效和全員節約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上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認真研究和解決。
2010年財政預算草案
2010年,全區財政收支預算安排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區委三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搶抓國家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機遇,發揮財政職能,支持經濟發展,強化收入征管,優化支出結構,深化財稅改革,堅持依法理財,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全區經濟和社會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和全區經濟及社會事業發展預期目標,2010年全區及區本級財政預算草案如下:
一、全區財政收入預算安排
2010年,全區財政總收入初步確定為320000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36500萬元,增長28%,上劃中央收入161800萬元,基金收入21700萬元。
全區一般預算收入,加上“兩稅”返還和其他補助,減去上解省市支出,預計全區可支配財力為96900萬元左右,安排一般預算支出96500萬元。
二、區本級財政收入預算安排
2010年,區本級安排財政收入預算285000萬元(街道及園區38400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13000萬元,上劃中央收入150300萬元,基金收入21700萬元。
按完成區本級財政收入測算,一般預算可用財力為88700萬元,安排支出88345萬元(街道及園區13113萬元)。主要支出項目是: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0730萬元;國防支出115萬元;公共安全支出3367萬元;教育支出21183萬元;科學技術支出1077萬元;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27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3899萬元;醫療衛生支出4315萬元;環境保護支出908萬元;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1141萬元;農林水事務支出5171萬元;交通運輸支出804萬元;采掘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4104萬元;糧油物資儲備管理等事務支出553 萬元;金融監管等事務支出300萬元;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支出700萬元;預備費3000萬元;其他支出6751萬元。
為圓滿完成2010年財政收支預算任務,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繼續強化收入征管,提高財政保障能力。一是依法加強稅收征管,進一步加大對重點企業和建安房地產行業征管力度,保持和增強重點稅源的主體增收能力。二是加強稅源跟蹤分析,把握經濟發展動態,為財政增收提供支持。三是加強稅收稽查,堅決打擊偷逃稅行為,不斷提高稅收征管水平。四是加強非稅收入管理,確保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等非稅收入及時足額入庫。
(二)繼續落實積極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快速發展。一是著重培植工業財源。安排工業企業技改、稅收獎勵及科技創新基金等4500萬元,扶持工業企業發展,支持企業科技進步、產業升級,增強工業經濟拉動財政增收的“第一引擎”作用。二是加大高效農業投入。安排專項資金3000萬元,大力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和高效農業發展,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三是支持三產服務業發展。安排專項資金2000萬元,支持城鄉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體系建設,突出主城區商貿特色。四是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和引導各類資金投向恒力工業園、紡織工業園、糧食物流園等十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優質招商引資平臺。五是搶抓國家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機遇,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支持。
(三)繼續優化支出結構,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一是繼續加大新農村建設投入。安排專項資金2000萬元,支持農民集中居住點、農田水利等建設,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認真落實各項惠農補貼政策,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民增收。二是繼續增加教育投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進一步提高教育經費保障水平。安排專項經費4000萬元,支持樹人國際學校宿遷分校、校舍安全工程及教育現代化建設。三是加大社會保障經費投入。安排專項資金1500萬元,用于城鄉低保對象和五保戶生活補助;安排專項資金500萬元,著力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安排2000萬元,用于企業養老保險補助,努力提高企業離退休職工生活水平;安排2500萬元,進一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設,努力實現城鄉基本醫療保障全覆蓋。四是加大公共衛生投入。安排專項資金800萬元,用于城鄉公共衛生服務,支持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重大疾病防控體系建設。五是繼續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安排政法專項經費3500萬元,進一步提高政法機關經費保障水平,推進平安宿城、法治宿城、和諧宿城建設。六是加大環境保護投入。安排專項資金2500萬元,用于城鄉污水管網及水環境治理等工程,努力打造生態宿城品牌。
(四)繼續深化財政改革,提高財政管理水平。一是規范預算管理。建立健全部門預算、綜合預算等管理制度,提高資金分配的科學性、公平性和公開性。切實按照區人大批準的預算執行,自覺維護預算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二是嚴格控制行政管理費支出,力爭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用電用水等一般性支出在上年基礎上分別壓縮15%、10%、5%以上。三是加大財政監管力度。推行專項資金項目庫管理,探索建立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績效評價制度,提高財政決策的公眾參與度,著力打造“陽光財政”。四是強化財政干部隊伍建設。強化為民理財意識,認真履行為民理財職責,做到生財有道、聚財有方、用財有規,打造“廉潔、高效、規范、務實、創新”的財政干部隊伍,全心全意為群眾、為基層、為部門服務,著力提高財政服務水平。
各位代表,2010年是我區 “十一五”發展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新的經濟形勢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鍵之年,我們決心在區委的領導下,自覺接受區人大和區政協監督,進一步解放思想,扎實工作,開拓進取,為完成財政各項工作任務,促進全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附:宿城區2009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0年財政預算報告中部分名詞注釋
1.財政收入:是指國家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來的貨幣資金,是實現國家職能的財力保證。我國財政收入主要包括稅收收入、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非稅收入、貸款轉貸回收本金收入、債務利息收入、轉移性收入六大類。地方財政收入項目主要是稅收收入、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非稅收入和轉移性收入。按我國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和入庫級次劃分為: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基金收入和上劃中央級收入。
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是根據我國分稅制財政體制規定,直接繳入地方財政金庫的收入,是地方財政可用財力的主體。主要包括:增值稅25%部分、企業所得稅40%部分、個人所得稅40%部分、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資源稅、車船使用和牌照稅、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契稅、罰沒收入、納入預算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專項收入等其他非稅收入。
3.上劃中央級收入:是根據我國分稅制財政體制規定,中央與地方的共享收入,并直接上劃中央金庫的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稅75%部分、企業所得稅60%部分、個人所得稅60%部分。
4.地方可用財力:是指可以用于安排地方財政支出的財力。其口徑為: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上劃中央"兩稅"返還+所得稅基數返還+財力性轉移支付補助+激勵性轉移支付補助-原體制上解-2001年財政體制調整上解-按2001年調整后財政體制省集中部分-出口退稅專項上解-2008年體制調整體制上解-洋河集團財力上解。
5.政府采購:也稱公共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實行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采取競爭、擇優、公開的形式使用財政性資金,以購買、租賃、委托或雇傭等方法取得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政府采購制度是采購政策、采購方式、采購程序和組織形式等一系列政府采購管理規范的總稱。